首页 > 论文设计 > 期刊会议 > 小学美术课怎么引入,小学高年级美术如何组织课堂

小学美术课怎么引入,小学高年级美术如何组织课堂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2-25 04:42:30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高年级美术如何组织课堂

一般按常规激起学生兴趣,检查学生用具,引入课堂教学。然后进行新课传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接着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作业,老师巡回辅导。最后展示学生作业。

小学高年级美术如何组织课堂

2,求小学美术课海底世界导入语

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美国的罗恩非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说到,设计一堂课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当我看到这一课的图片时,就不由得对海洋世界浮想联翩。因此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也跟我一样,渴望进入那神奇的海底,看看那美丽的热带鱼。在导入时,你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导语:“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 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随之而来的“海底总动员”会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认知,求会的渴望。
文件太大,里面有详细的答案,发不上来,我们团给你发到问问文件中转站了,你采纳后大约2分钟,就会收到收到问问的提示,你按照提示选择接收文件就可以了.! 学习助手团队全体 此致 敬礼.

求小学美术课海底世界导入语

3,怎么给小学生上美术课

给小学生上美术课 很简单的 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 你给个主题 让他们自己画 画出来比成人还要好 真的 你可以试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如何上好美术课。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备学生所需,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二、备教材和备学生 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尽量上好。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难易适合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出发,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范画,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怎么给小学生上美术课

4,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原则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我们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趣味性原则。 3.现实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思考性原则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5.时代性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比如,《秒的认识》一课,我们以往常常会看到教师以新年倒计时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捕捉到了新的信息,于是就出现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计时的情境导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追随了时代的脚步。 具体而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四、情境创设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当然,生活中与小学数学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事例还有很多。诸如:家中的许多容器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自行车的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的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美术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美术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方式,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常常由于课堂教学的乏味而很难引起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目前,许多美术老师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只有巧妙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小学美术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一、创设新课的环境作为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游戏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去设计。要使导入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启示性、艺术性的要求,而非盲目追求课改精神、追求新奇特。例如,在教《彩蝶》一课时,我创设了“春天到了,山野里草绿了,花开了的情景,再以谜语的形式请学生猜出花草的好朋友蝴蝶来和它们一起玩,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摹仿蝴蝶是怎么飞的。二、丰富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小学生容易喜新厌旧,对同一课型的学习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基于小学生的这种喜新厌旧心理,教学内容一定要多样化,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是很丰富的,既有绘画,也有工艺和欣赏的课上,其中动物的玩具、交通工具、家具等的设计和制作是学生喜爱的;刻纸、剪纸、彩塑动物和人物、纸工穿编,简单浮雕,是学生感到新颖、奇特、有趣的造型艺术。但是由于课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很多学生开学一拿到新教材,首先就是翻阅美术课本,还没上课,学生对教材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除了要设置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不断地创编一些新的课例,不断给他们带来新的内容,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喜爱。三、创造宽松氛围人们总是喜欢寻找孩子们表现在画中的奇思妙想。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与形象,和谐而富于个性,常令成人们赞叹不已。孩子们尤其喜欢画色彩,当五颜色六色的颜料通过他们的小手自由地挥洒在纸上时,他们常常快乐得手舞足蹈。应尽量为孩子们创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有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尽情的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最好的画。四、把音乐引入课堂小学的美术课,其主要目的是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这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把音乐引进美术课堂,会给整个教学过程增色添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借助音乐导入新课,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作业时配上音乐,创设情境。通过音乐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起画来就会更加生动逼真了。五、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离不开具体可视的图像。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网络资源优势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如在讲《小鸟》一课时,先找来一盘关于本课的“动画片”,通过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了解到小鸟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基本形。由于动画制作精良,画面内容生动丰富,并且可随意改变物体组合,因此学生对特制的“动画”极为感兴趣,在“动画”的启发下,他们展开想象,画出了姿态、颜色各异的小鸟形象。六、开展美术竞赛根据学生的好胜心,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激怒学生的美术兴趣,如:常有的每节课的总结,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表扬,并将其中一部分作品贴于学校的橱窗内,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常此这样,学生们美术积极性提高了,暗地里互相竞争,比比谁画得好,画得好的就可帖于橱窗给全校师生欣赏了,如此良性循环,学生越画越起劲,越来越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美术积极性,让学生在乐趣中步入乐画的天地。

6,如何上一堂生动的美术课

什么样的课算不上好课。有时一堂课听下来往往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根据评课的指标去评这堂课,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可以罗列出许多优点,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掺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整堂课似乎无河厚非。但在内心我们却不认为这是堂好课。这时,如果我们换角度审视这堂课,想想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为了充分显示教学水平,教师是“太阳”,学生是“月亮”,“教师唱主角”的课,即便教师表演的再精彩,也称不上好课。旧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病是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抑制学生个性和聪明才智的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小学生非常愿意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然而这一点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只注意去评价学生的作业优劣。而忽视了请学生来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孩子,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我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随机调查,果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同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假设,如果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但有一点,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背负下而不是自己去快乐的尝试,那么你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一堂好的美术课还要让学生们乐学并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体验。美国和日本的美术课堂教育。他们的课堂象个“游乐园”,气氛非常轻松,学生能自由地与老师探讨美,能有很多机会去创造美,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日本的一节美术课是这样上的。课的主题是要学生描绘出自己喜爱的动物,但并没有马上给学生纸和笔让他们描绘,而是先让学生们做泥塑。当然这种泥塑是最初级的。要求他们塑造出动物的形体特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动物的特征和基本形态了。然后才叫学生用线条、块面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喜爱的动物。这种授课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认清他所要描绘的东西,在进一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朝着艺术美的一种方向去发展,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心中美好的事物,最终还是完成了动物绘画作品的课堂任务。这不是一箭双雕吗?我在某教学刊物上看到关于快乐学习的课例。如低年级学生画《想象中的太阳》。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小朋友的思路带入太阳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小朋友们落笔大胆、线条幼稚、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从观赏讲评中,大家都争着发言,特别是几个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阳启发了一些小朋友的创作思维。他们完全打破以往学自己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引导学生去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使思维往纵向、横向同时发散,创造出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我心中的太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快乐的不知不觉的学习知识技能,达到了教学目的。如我在上《鸡妈妈和鸡娃娃》课中,将制作的图片编成连续的故事。刚开始,同学们就被美丽的大母鸡和可爱的小鸡们迷住了,我慢声细语地讲述母鸡妈妈怎样的慈祥、温和,怎样呵护小鸡,而小鸡呢?怎样的玩耍、淘气、抢食、捉虫……同学们都高兴的瞪着眼睛,边听边欣赏范画,忽然有两只小鸡打架了。 同学们都紧张起来,只见他们一个个皱紧眉头,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有的几乎要跑上来劝架。怎么办呢?鸡妈妈多着急呀!过了一会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嚷道:“老师,我们帮帮小鸡吧” 这时,我便找几名同学上台分别给小鸡的结局做了安排,这些完美的结局感染了全班同学,大家一致表示满意。看到小鸡娃娃在母鸡妈妈身边又开心的做游戏了,同学们都笑了。在创作作品时,同学们从故事中吸取了很多感受,并且积极表现出来,通过这课我与学生的情感、和谐,产生共鸣,同学之间的共同思维产生了“向心力”,使班集体齐心合力,产生了明显的群体效应,间接教育了学生,有达到了教学目的。一堂好的美术课没有任何评判标准,按我个人的思维来看就是能否让孩子们喜欢你的课,低年级的小朋友喜欢玩喜欢快乐,就要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学会技能,从而来发展他们的创造与思维能力。

7,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充满吸引力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经过调查,小孩子从会拿笔到上幼儿园期间,几乎都喜欢画画。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大约有90%的学生喜欢画画,到小学六年级时只有大约70%的学生爱好美术了,到了初中,尤其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急剧下降,不要说课后,就说每周的美术课,学生们总是懒懒地趴在课桌上,极不情愿地画两笔,交给老师,敷衍了事,更有甚者什么工具和材料都没有,把美术课当成“消遣课”、“放松课”,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机,没有了兴趣,就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了。 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小学阶段的“天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初中学生渐渐少了小学生的那种“天真”,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少见到小学生那种大胆的线条和自由的表现了,取而代之的是畏畏缩缩的小心表现,表现出画画真难,是件痛苦的事。主要原因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观察世界方法的变化,眼睛的欣赏水平很高,而理论水平和表现能力不能达到他们自己的要求,所以出现了画面很空甚至画不出来的“学困期”。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自己不是“画画的料”,于是选择了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初中美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何使初中美术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只有反向操作,从学生入手,最大可能的激发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利用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轻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让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故事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二、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设计美术教学时,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一致”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课的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我用了多媒体上第一节课。通过欣赏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学生。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 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中学美术教学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素描、手工制作、版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大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在学人物头像描绘的课程中,教师先有针对地准备一样有明显比例问题的作品,把学生分组,然后竞赛找出作品中的问题,再探索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学生画自己、家人、喜欢的明星。也可以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分组写生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减或增加。可以趁热打铁,在后面加上人物漫画或人物卡通等学生喜欢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五、密切联系各学科,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途径。如: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来绘制文章插图,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构图设计中穿插平面几何知识,有效地加强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们不能坐在学科这把摇椅上怨天尤人,只有从实际出发,认真仔细地探索研究,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激发初中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创新的美术教育
文章TAG:小学美术课怎么引入小学学美术美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