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结 > 年终总结 > 家园合作是怎么样的,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型关系

家园合作是怎么样的,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型关系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1-29 15:44:21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型关系

许多家长表示,他们其实很希望能与老师沟通,但是不会、不习惯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一、家长协助老师缩短了解与认识孩子的时间:当孩子换新老师时,可以让孩子或在亲自拜访老师时,携带上跟孩子一起制作的自我介绍卡。上面贴着孩子与父母的合照或自画像,以幽默的方式所写的有关孩子的优、缺点,家长的联系方式,以及想对老师表达的话,如让老师知道对他的支持、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理念等等。二、化被动为主动与老师保持交流互动:许多家长都怕去跟老师做交流,认为没事最好不要去拜访和跟老师打电话,觉得这是麻烦老师,和打搅到老师的工作或休息。的确,老师的工作并不轻松,不过,如果家长秉持的是帮助老师缩短去摸索了解教导孩子时间的态度;而不是拜托老师多照顾、孩子就全权委托你啦、请老师让他能乖乖上课、用功读书…的这种托重任或告孩子状的事,都不会被老师认为被麻烦到。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家长应经常进行校访,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同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所采用的联系方法:1.书信或电话来往:定期或不定期都可以,由孩子带信给老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其的关心和信任,或可常与老师通通电话,互通情况。多找机会向老师表达你对他的感谢与敬爱:如在电子家庭联络簿上,回以谢谢老师、辛苦啦、听孩子(写下自己孩子名字)说,老师今天脸色不太好耶,请多保重…等等温暖的问候、热情的鼓励、真诚的感谢;或称赞老师某一项新规定,支持他的想法,让老师感觉到他的努力你这个家长看得见。2.登校拜访:一学期至少一至两次去学校拜访老师,拜访老师切忌送礼讨好老师,以免造成老师压力。我自己是从未送礼给两个孩子老师,只有在教师节或老师生日时,陪孩子一起制作卡片,或代买上几朵花,跟孩子一起用缎带漂亮包纸去包扎送老师,费用都孩子的零用钱来做支付,很便宜的。因为是教他的老师,是他要表达敬师之意,父母陪他一起准备,是传达对他敬师之举的重视和赞同。

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型关系

2,如何做好家园共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出现分歧会使夹在两者中间的幼儿无所适从,而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的合力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建立良了的家园合作关系意义重大。然而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事实情况并不尽人意,笔者在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走访和观察之后,发现一些幼儿园还没有与家长合作的意识,即使是一些硬件、软件都比较好的幼儿园在进行家园合作工作时,也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与家长交流中地位不平等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另一种是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二)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因此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参与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工作中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而深层次的家长参与、实质意义上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决定课程设计等还相当的少。(三)家园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的责任不明确家园合作是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既然是相互配合的工作必然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才能使合作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一些幼儿园还没有正式的家园合作工作制度。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家园合作的内涵还并不完全理解,对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地位以及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解决家园合作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促进家园合作工作深入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化合作意识马卡连柯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协调者以及家园合作活动的策划者。作为幼儿园及教师自身先要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目的进行。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行为,培养学习毅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此外,良好的家园关系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和幼儿园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是密切教师——儿童——家长间关系的纽带,还可以带动三者的共同成长与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水平,幼儿园和教师不能死守着自己原有的活动计划,而要积极主动与家长合作。

如何做好家园共育

3,浅谈如何做好家园合作

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对孩子教育重要,像是有了家园共育平台学童乐大家的沟通会变得畅通,能留言和及时查看学校通知。
进入民族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带着可爱的笑脸进入我们园内,开始一天的学习、游戏。可是有一次早晨,我站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时听到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那个小朋友再打你,你就打他。他要是咬你,你就狠狠地咬他。这样一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家长的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争强好胜、打架斗殴的思想。时间长了,不知道忍让,就成了小霸王。将来怎样融入社会,怎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因此我认为,为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首先,我们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孩子每天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长朋友们也应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学一些幼教文章,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和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我想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或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能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这样就能用更好的方法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幼儿园的教育相吻合,而不是背道而驰。第二,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如:六一及新年的节日联欢会、每年的亲子运动会、各班级举办的家长会、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活动等,这样家长们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同时家长之间也增进了了解,能更好的沟通,减少摩擦。第三,家长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我园为每一位幼儿在入园后建立了宝宝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幼儿的乳名、特点、爱好等,还有幼儿的整体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幼儿的特点并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让家长把孩子放在园里安心,幼儿也会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如;我园朱笑鹏小朋友有一些多动症并且总爱挤眉弄眼,家长很着急焦虑,根据他的情况,我为他设计了感统失调的训练计划,每天趴在地毯上对着墙壁投球300次、跳绳100次,并利用我园感统教室里的器械如羊角球、袋鼠袋、晃动独木桥及平衡触觉板、按摩球等对他进行单独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锻炼,效果非常明显。家长很感谢老师的付出,同时更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再有,我们教师每天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一定要重视,这是家长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晨检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长的叮嘱也是各有不一。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更好的得到照顾,我园教师在门口增添了“教师备忘录”,请家长把幼儿在这一天需要特别关注的事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按照家长的嘱托照顾每个孩子。如月月这几天感冒,总要吃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时服药。还有瑶瑶嗓子发炎,让她多喝点水,有事打电话。源源家里来客人,今天4点提前接走等等。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家园的距离,还让家长更加的信任。前面提到让孩子打小朋友的家长我及时把情况反映给了他的本班老师 ,通过沟通,化解了矛盾,也使家长认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方法的错误。综上所述,在幼儿园里,搞好家园共育,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口碑。我们应把家长工作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与家长建立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有句话说的好:“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让我们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明天。

浅谈如何做好家园合作

4,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有什么意义

案例1 :注意在孩子面前树立和维护老师的威信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是否拥有崇高的威信,对孩子能否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否有威信,威信有多高,这不仅受老师自身的素质影响,而且也受我们家长对老师的态度以及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所影响。因此,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家长应该注意在孩子面前树立和维护老师的威信。 有一天,老师带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观赏植物,一个5岁多的小男孩对一种植物产生了好奇心,于是便问老师:老师,这种树叫做什么树?老师也不知道这种树叫做什么树,于是就对小男孩说:对不起,老师也不知道。不过,你爸爸是植物学家,你可以回家后问问你爸爸。小男孩回家后,问了当植物学家的爸爸。可是没想到的是:他爸爸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明天你再去问问老师。第二天,小男孩上学时,他爸爸特意交给小男孩一封信,说是带给老师的。老师接过信后,明白了家长的意图:老师已经查了有关的资料,知道这种树的名字了……家长的苦心是再明显不过的了,他就是想要让老师在孩子心中树立美好的形象,要孩子相信老师。 我为这位家长叫好!我认为,这位家长的“教育意识”很好。他这样做,有利于树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进而有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反之,如果这位家长不是这样做,而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来贬低老师,比如,对孩子说:你们老师怎么这么笨?!连这种树叫做什么树都不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使孩子了解了该树的名称,但家长对老师不尊重和藐视,将会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持久的消极影响。 案例2 :只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就应尽力支持老师的工作 春期开学初,老师发现,春节过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1-2件新颖的玩具。她认为这是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分享意识的好机会,于是鼓励每个孩子拿家中最好的玩具来园与大家分享,并准备第三天开一个玩具展览会。可是,第二天全班36位小朋友只有其中的3位带来了自己的玩具,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将自己的玩具带来与大家分享,有的孩子说:妈妈不让带来,怕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搞坏。有的孩子说:奶奶说:你拿去,奶奶以后就不再给你买玩具了!…… 这么好的一个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机会,我们却但由于这项工作没有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结果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相反,这一绝好的教育机会还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自私、小气的机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啊! 案例3 :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应做出积极回应 某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有一个内容是文明礼貌用语的学习,课后老师要求孩子们以后要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小丁丁很听老师的话,一回到家里就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把当天所学的文明礼貌用语用上。见上班回来的爸爸妈妈他会说“您好”、“爸爸(妈妈)您辛苦了!”,早上起来他会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爸爸妈妈挟菜给他,他会说“谢谢您”…… 可是,小丁丁的这些积极行动并没有得到家人,特别是下岗在家的爸爸的积极回应(比如表扬他懂礼貌,表扬他乖,或者以相应的文明礼貌用语与他回应),并且爸爸对他这种“客气”和“懂礼貌”感到很不自在,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面色难看地对他说:都是自家人,别给我来这一套! 很显然,爸爸的这种态度将会大大降低幼儿园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父母都能对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后产生的积极变化做出积极回应,那将肯定会大大增强幼儿园的教育效果。 父母对孩子学习进步的态度,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在我们的一项调查中就发现,孩子们喜欢某一门课的学习,那是因为他们学习回家后有人愿意听或看他们的“学习汇报”,并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有的孩子说:我喜欢音乐,因为回家后可以唱歌给爸爸妈妈听或爷爷奶奶听。我喜欢儿歌,因为回家后可以背给爸爸妈妈听。我喜欢折纸,因为回家后可以折给妈妈看。我喜欢手工,因为做的东西可以带回家给妈妈看……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成果”不听、不看、不表扬,那孩子的学习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园合作不单是指幼儿园教什么,家里面就教什么;家长对孩子学习后的进步做出积极的回应也是一种很好的家园合作的形式。

5,论述家园合作的途径800字左右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 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下共同进行的,两者就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 子,缺一不可,必须同时进行,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 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
<p>心灵的家园</p> <p>简陋的园子,万紫千红,缤纷绚丽,那是花儿的家园;</p> <p>浩瀚的大海,自由自在,奇幻无穷,那是鱼儿的家园;</p> <p>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变幻多姿,那是鸟儿的家园。</p> <p></p> <p>-----题记</p> <p> </p> <p>家园,是温馨的港湾,给予我们一只只小船温暖,能让我们停靠。不一定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可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心灵的家园。这个家园里,有着最真实的我们,或许它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变换,但不变的是,它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p> <p></p> <p>心灵的家园,它会根据不同的心境而自动美化。当你遇到让你心情烦躁的事情时,来到这儿,你会感觉心情很舒畅;当你遇到让你沮丧的事情时,来到这儿,你会感觉一切都充满希望;当你遇到让你愉悦的事情时,来到这儿,你会感觉一切是多么美好……心灵的家园,它能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安抚你浮躁的心。走出家园,你会变得轻松愉悦,仿佛一切烦恼都远你而去。</p> <p></p> <p>我的心灵家园是钢琴。它是一种艺术,也能净化我的心灵。</p> <p></p> <p>小时候,每当我看到一双双小手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跳跃自如,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时,我不禁怦然心动。毕竟年龄还小,虽仍不懂如何用这高雅的乐器抚慰自己的心灵,也不知它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我只懂<br> <p>得,它是我永远的好朋友,能陪伴我度过欢乐的时光或是失意的时刻。</p> <p></p> <p>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似懂非懂的小孩,我是一个开始有自己思维感情的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大,现实对我的考验越来越大,我也在承受压力的同时成长着。成长途中,酸甜苦辣样样经历过。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脱离现实,进入心灵的家园。对于我来说,这个家园,能让我很好地放松自己,看得开各种事情,继续做阳光的女孩。</p> <p></p> <p>如今学琴也有八年了,我能用它弹奏出我心灵每一次擦出的火花。因此,这个家园也变得更美丽。在这个家园里,我不仅能够得到快乐,还能够大肆挥霍自己的情感。家园响彻的各种华丽的乐章也能让我安睡或飞翔:《月光》能让我静下心思考,《悲怆》能点亮我心中那把希望之灯……</p> <p></p> <p>未来,我会踏进错综复杂的社会,那时大家都是竞争对手,没有多少人会再帮自己,因为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或许我将不会有多少时间来走进这心灵的家园,但我会多抽时间来看看它,因为我明白,只有它,才是我最真诚的朋友。</p> <p></p> <p>……</p> <p></p> <p>心灵的家园,无论何时都会因你而改变。它为你记录着点点滴滴。</p> <p></p> <p></p> <p>我愿做鲜艳的花儿,在心灵的家园里歌唱,</p> <p>我愿做活泼的鱼儿,在心灵的家园里游荡,</p> <p>我愿做快乐的鸟儿,在心灵的家园里飞翔。</p> <p>这篇作文来源初中作文网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czzww.com" target="_blank">http://www.czzww.com</a></p>

6,浅谈如何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摘要: 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能更好的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 幼小衔接、教育、家园合作、培养 能力 从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当孩子走出幼儿园的大门跨入小学校门,从小朋友成长为小学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随着角色的变化,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家长和孩子都处于既兴奋又紧张的状态。如何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在短时间内适应学校生活呢?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生活是松散型的,他们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而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多的事情要求自己来完成,于是造成了孩子和家长诸多的不适应。在入小学前的一段时间,老师及家长可以通过不知一些小任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如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睡觉,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在孩子入小学前,要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体现在常规方面的要求,如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要仔细听老师讲话、积极发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大班时我们可以每天布置一些回家作业,如:故事、儿歌,爸爸妈妈记录后带到幼儿园,每个星期说一件趣事,并请家长记录,对于“说”得好的幼儿我们采用把她的文章朗诵并粘贴在家园联系栏上,还圈幼儿文章中一些好的词、句,让其他幼儿吸取,尝试去利用,或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等,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由此增强了孩子的任务意识。我们还通过选举班长、值日生、小组长让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另外,我们会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里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 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进入小学后,孩子要培养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劳动等任务。因此,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和家长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吃饭、穿衣,并帮助老师整理玩具等。此外,在家时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摘菜等,锻炼孩子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的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在入小学后就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幼儿园中能力强的孩子 。 四、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天地,孩子走进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融入集体,与新同学建立友谊,愉快的生活和学校。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引导孩子学会谦让、有礼貌,活动时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另外,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五、 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校门,角色的变化让孩子接触到复杂的社会,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和家长合作应该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例如告诉孩子,在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六、 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幼儿老师多是给予孩子鼓励,但到了小学,同学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有时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通过游戏的形式来锻炼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性质的游戏或活动,给幼儿露一手的机会。通过竞赛,让孩子尝到成功、失败的滋味,使幼儿懂得生活中会有许多失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抗挫意识。另外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排解不愉快的心情,使自己快乐起来。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地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又一起迎来了新的学期。幼儿园时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代。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当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时,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 作为幼儿园与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只有在入小学前给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使孩子在短暂的时间内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为自己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在家园教育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和以什么

家庭为核心
浅谈家园合作对幼儿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心从以往的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要实现家园平等合作,就要确认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并善于利用这种资源,是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现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二、研究内容 我们为了孩子的提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使家庭和幼儿园互动起来,达到共同教育幼儿的目的。那么为什么要让家长和幼儿园互动起来,我们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其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它的兴趣爱好为幼儿的榜样。如果家长喜欢,那么孩子也会随从,如果孩子的兴趣点与家长出现矛盾,家长可以以自己的判断是否让孩子进行的决定尤为重要,所以,这一点是最主要的切入点。它影响着 幼儿园活动为家长所认同否。 第二,家长的参与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每位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一对一。在时间上,人力物力上都能充足给与,使幼儿更直接的掌握游戏技能,而家长在指导自己的孩子时会全身心的投入,百分百将幼儿的情况了解到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帮助指导,使幼儿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集中全部精力学习、游戏,以达到了提高幼儿游戏自身水平的目的。此点为提高幼儿成绩显示出重要的功能。 第三,在家长、孩子与幼儿园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和谐的互通、互知的关系。任何活动都是家长感兴趣的,他们关心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切生活,一点一滴,而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无法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双重任务。由于不了解,也就无法理解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些内容,并使有的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不满情绪,形成和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对立、不支持、不理睬的态度。扭转这种情况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家长走入幼儿园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来促进其思想转变,逐渐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理睬到主动询问,从不闻不问到积极参与使其产生质的变化,这不仅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幼儿园的自身信誉度,使整个社区亲和力达到积极向上的方面。这一点是任何活动的关键点。 明确了以上三点,我们感觉到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也为更好的开展家长工作奠定了清楚的思想基础。 三、措施 (一)入园前的家园互动互访活动 1 、新生报名工作:在这个时候,每个家长和幼儿对幼儿园都充满了憧憬,教师在此时给幼儿和家长一些鼓励和祝愿,使家长从心理上放心。 2、开设家长学校:让家长感觉到他们为孩子成长和教育做出的贡献,继而激发和保持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3、热闹的亲子游园活动:为幼儿和家长创造条件,任何时候都欢迎家长参观幼儿园和幼儿活动,任何时候都欢迎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交谈。 4、灵活多样的家访活动:拟好家访计划、家访记录表、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听取家长叙述幼儿成长情况,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个性特征。 (二)入园后的家园互动互访活动 1、跟班观摩:欢迎各位家长观摩教师活动,了解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思想,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消除对幼儿园的现行计划的错误认识。 2、亲子娱乐:开展每周的亲子活动和家长幼儿共同做游戏,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加快三者之间的积极关系。 3、家长开放半日:在这里,家长充当主 角,,为孩子们讲故事,与幼儿一起唱歌、游戏,使幼儿与家长共享童年快乐,已达到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增强家园教育凝聚力的目的。 4、深受欢迎的宝宝俱乐部: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教育困惑在这里与其他家长和教师共同交流。 四、效果 首先,家长参与教育的程度步步深入,如从家长在幼儿园教师的带动下为幼儿入园做准备工作,到对孩子进行入园的精神准备工作,接着和幼儿园教师联合行动帮助孩子度过入园最初的几天,在就是参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系列主题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和郊游活动。这样,家长不知不觉的步入了教育,由表层次参与到深层次的参与。有的班级出现家长志愿者,家长上台讲故事,家长进入幼儿游戏活动区,家长与老师一起策划郊游活动等。 其次,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仅以家长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的人数为例,从初次参加节日庆祝的40多位,增加到后来节日庆祝的70多名家长。 第三,家长参与的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时时处处、家里家外、园内园外。从家长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家长把自己随时随地的言传身教纳入对孩子施以教育的一部分。 第四,家长科学保育教育知识和方法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家长每次参与都知道该做那些事,该克服那些困难。例如:入园前,家长知道为萌发孩子期盼上幼儿园的情感就要带孩子一道准备,知道忌讳说“你若不听话就给你送幼儿园”,知道入园初期该怎样配合和为什么需要家长送完孩子尽快离开幼儿园的道理。随着家长不断的参与教育,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家长的心田。 第五,家长越来越信任幼儿园老师,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顾虑、没有戒心,彼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结成谁也离不开谁的教育伙伴关系。 五、结论 (1) 家 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幼儿园视家长为促进其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者,保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并对家长的教养方式和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要向幼儿园提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对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一切作出反应。 (2) 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需求,但家园合作围绕的核心是儿童,他们是幼儿园的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3) 家园合作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对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的信任与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4)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自居,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 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看到,儿童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任何形式的不闻不问都是一种失职。鉴于教师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态度。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 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回更高,态度也会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如婚姻危机、失业、经济困境等)缠身是,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在许多不成功的案例中,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定、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只考虑幼儿园单方面的需要,而置家长的需求与处境不顾,家长是否乐意、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都不被幼儿园关注,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能激发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兴趣的。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犹如眼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不管是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还是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 六、存在问题: 目前,在家园合作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家长与教师应该“各司其职”,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孩子在幼儿园归老师管。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而不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并认为要求家长参与是幼儿园在推卸责任;幼儿园则认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添乱。二是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水平低,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三是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上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得到澄清 我们孩子离不开教师指导,更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但是这种配合,不是 教师出题,让家长回答,更不是指挥命令,要在家庭和幼儿园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较多采取间接方式来影响家长行为引导幼儿,使教育的意图逐渐的、自然的转变为家长的愿望和动机,从而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文章TAG:家园合作是怎么样的家园合作怎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