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设计 > 范文大全 > 怎么教五年级数学应用题,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怎么教五年级数学应用题,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9 10:47:37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42.6*5.4-42.6*3)/60=1.704小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2,如何教孩子学习分析五年级年级数学应用题

如何教孩子学习分析五年级年级数学应用题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不怕应用题,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能正确分析等量关系是解应用题的关键。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而要分析等量关系首先要理解并熟记一些常用的等量关系。例如,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份数×份数=总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的有关公式等等。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关系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 (1)培养学生解一般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某公司要生产手机54万部,前10天每天生产1.5万部,余下的要在2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万部?当学生弄清题意后老师就提问要想求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万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余下要生产多少和需要的时间)用哪个等量关系?(余下要生产的量÷余下的时间=平均每天要生产的),余下要生产的量题里没告诉我们又要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一共要生产的前10天共生产的=余下要生产的量),前10天共生产的又没告诉我们要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每天生产1.5万部×10天=前10天共生产的)一个题目分析下来要用到好几个等量关系,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分析等量关系学生才能找到解应用题的途径,才能列式解答。 (2)培养学生解分数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分数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的分析要找到题中的关键句,也就是分率句。在分析分数应用题时,我要求学生先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再写出三个字的等量关系即“1”×=量。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的52/55。东西相距多少千米?从分率句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的52/55中先找到单位的“1”的量“南北相距的千米数”用南北相距的千米数乘52/55等于东西相距的千米数即南北相距的千米数×52/55=东西相距的千米数。不管是分数乘法或分数除法应用题都可能用相同的等量关系,只要找到了等量关系再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可以顺着题意找,找到等量关系后设未知量为X与已知量共同参与列式。例如,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它的等量关系顺着题意,用原有的重量减去卖出的重量就等于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据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二、注重培养学生列表或画线段图的能力 画图分析应用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整个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应用题是比较抽象的,用列表或画线段图分析能帮助学生弄清题里各数量间的关系。 (1)一般应用题中有关实际数与计划数的问题可以借助列表进行分析 例如,食堂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可列下表加以分析 要想求实际吃了多少天,就要先求计划每天吃的,用计划每天吃的减去实际比计划每天少吃的5千克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吃的,从而求出实际每天吃的列式为:280÷(280÷7-5)。用这种方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即使程度再差的学生都能解答,特别是中下生效果很好。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有关数量和标准量的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教学时,经常指导学生作线段图训练,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画表示单位“1”的线段,注意线段的规范性以及作图的灵活性,运用补、截、移、叠等作图技巧,讲究作图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示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比辨析的能力 对于易混、易错的题目,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从而掌握解题规律。例如 (1)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2)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一倍数已知用算术解(2)的一倍数未知用方程解。又如分数应用题中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的两道题:(1)一根绳子8米剪去1/4,还剩多少米?(2)一根绳子8米剪去1/4米,还剩多少米?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1)中的1/4是表示分率,而(2)中的1/4米是表示数量不能混淆。 四、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可以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1)方程解:设白兔有X只,则黑免有1/5X只,列方程X+1/5X=18。 (2)归一法:从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用18÷6×1=3(只)求出黑兔,用18÷6×5=15(只)求出黑兔。 (3)按比例分配法:从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黑兔占一共的1/6,白兔占一共的5/6,用18×1/6=3(只)求出黑兔,用18×5/6=15(只)求出白兔。 (4)用分数的方法:从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是单位“1”,而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1/5,18÷(1+1/5)=15(只)是白兔的只数,15×1/5=3(只)是黑兔的只数。平常教学时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多种解法加以比较从中找到最佳的解法。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五、注重培养学生验算的能力 验算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步骤。验算的方法有估算、代入,另解。下面就估算举例加以说明。 例如,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要榨出2100千克的油,需要油菜籽多少千克?在做这道题时往往有学生出现2100×42%%=882(千克)的错误解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要榨2100千克油,只需882千克油菜籽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呢?从而判断答案是错误的。再引导学生重新审题,理解“42%%”的意义,就是表示油是油菜籽的百分之几的数,得出油菜籽千克数×42%%=油的千克数,找到了正确的解法,2100÷12%%=5000(千克),这样就能做到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如何教孩子学习分析五年级年级数学应用题

3,怎么给小学五年级讲简单方程的应用题

1、明白等式的性质,这是本单元的重点。2、老师还要教会学生按加、减法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简易方程。

怎么给小学五年级讲简单方程的应用题

4,怎样让五年级学生学好应用题

兴趣虽然重要,但五年级学生依然是孩子,兴趣在学习上的应该比较少,有也是被动的兴趣,如果老师有心的话,可以给他们分几次上专题课讲典型的运用题类型,给他们理清思路。每次也可以留下一些相应的趣味数学问题(竞赛书里,杂志里都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类型题。不过这样老师工作量就大了,自己把握…
让他轻松学习,每道题都是耐心的引导,让他自己形成思维,引起兴趣
让他有兴趣去学,爱数学
学数学用到的语文知识一般是够用的。不必纠结于某个字或词。只要抓住关键词。题意基础能弄明白。相反若太注重某些词的话会把学生搞瞢的。毕竟不是学语文。当然一道题十有七八都不懂的话。赶紧抓他们去恶补语文吧

5,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解:50×8=400米60×5=300米(400+300)÷(60-50)=70分,这是规定时间50×(2+70-2+8)=3900米或60×(70-5)=3900米.所以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900米.
设 学生走了2分钟后 学生到学校的距离为X 还有Y分钟上课 ~ 则列方程组如下:X/50=Y+8 1X/60=Y-5 21式与2式相减 求解得: X=3900则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900+100=4000米~呼呼~
预定的时间,还有:(60*5+50*8)/(60-50)=70分钟家到学校的距离:50*(70+8+2)=4000米
解:设应走X分钟50X+8*50=60X-5*60 10X=700 X=70(70-5)*60=65*60=3900米
绝对是800,放心
你好,含笑的波浪给你最真诚的服务: 90÷6×1.5=22.5 祝你学习进步!

6,如何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

应注意读题和直观媒体紧密结合,依题解题,读题要加强。不能一字一字地读,也不要只读一遍。要读出停顿。如按标点符号停顿;按句子成分停顿;按内容的逻辑停顿。可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使用直观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题内容,操作时可把一句句话和媒体正确对应,读时可以围绕难点,重点词语,勾画内容之间的联系。
应用题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应用题是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了简单的应用题,但真正能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却是廖廖无几,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很吃力,很多学生看见应用题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也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掌握、提高的过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2、在数学应用的教学中要与《标准》相接轨,要与之相匹配,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吻合;并且要求学生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不可随意性拔高,也不能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认识特点来注重平时的练习,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可行性、实际性,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练习。教学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贵在平时。平时没有注意基础的练习,而突然让学生来做难度较大的题目那可是强人所难。3、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反握不准、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4、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怕”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去掉心理上的“怕”字。其次,在教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学习解答应用题的方法。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的,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平时多注重应用题的练习,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6、从小学三年级就在正式学应用题,到小学四年级教师就在教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我就觉得我们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其实我觉得学生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是:理解题意。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有创新,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有创新。只要有了创新的能力和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没见过的应用题才有信心,才能够解决问题,达到教学要求。总之,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因材施教,从而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去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7,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现 阶段,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不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解题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率较低。为此,要根据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题、辨析、整理条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检验等许多环节,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二、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并且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减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学的应用题,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求两数的和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数数本班里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计算班级里面总共的人数。又如在“连减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相应的题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个杯子,之前被同学拿走了5个,又被拿走了10 个,那么现在桌子上还有几个杯子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 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了解学生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要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应用题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老师要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规律 应用题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应用”。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脱离书本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把应用题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应用题的教学规律是必要的。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便是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学生能够用数字正确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出来,正确地认识数字与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便是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洞悉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题意。把抽象的问题与具体的数字联系在一起。最后,脱离书本,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五、要从整体出发组织应用题教学 目前小学教材里的应用题,是按类型和运算步骤的多少来编排的。这种编排方法,注意了各类问题的区别,但对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不够,容易造成互相隔裂和套用类型的毛病. 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应用题的整体出发组织教学,以补不足.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必须使学生熟悉用加、减、乘、除四种方法计算的各种情况. 因此,题目的内容要丰富,使学生熟悉“增添”、“补足”,“提前”、“缩短”、“平均”等各种表达数量关系的词汇.简单应用题一般是分类型的。在一定的阶段,可以按它们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使类型简化,如求两数相差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以及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三类应用题,可以归纳整理为“比较多少的问题”,这样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理解,并能减轻记忆负担。 六、教会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学生检验能力的培养 审题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学会审题才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并且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 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检验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检验大致分为估算检验和精确检验,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七、引导学生会实现从“应用题”到“数学应用”的跨越 “数学应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应用题”. 如前所述,由于“应用题”这一名词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的特殊指向性,其涵义已经被人为地缩小了,不能用它来表示更广泛的数学应用. 而《标准》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要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为此,教师在讲授应用题时要联系实际,拓宽视野,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做应用题的方法

一、拆分应用题 学生获取知识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归律。如果学生能把较复杂的应用题经过加工,其简单化,那么,题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拆分应用题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构成,按题目的叙述顺序,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折散,并把和问题横排或纵排在一起,使原来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直观、简单。但进行排列时,既要尽力做到去粗取精,又要保证能表达每一分句的意思。 例如:“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3/4,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2/3。体育小组有多少人?”这道题可以拆分为下面的形式: 已知:数36人 语是数的3/4 体是语的2/3 求:体?或者拆分为: 已知:数36人 语是数的3/4 体是语的2/3 求:体? 为了使小生能在排列时做得更简洁,可以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下教师所念的应用题。但教师念应用题时,要下意识地将时间缩短,尽量不要让学生能一字不漏地抄下原题,要让学生感到时间紧迫,这样学生才会想出精减的方法,从而将题目简洁地记下来。长此以往,还能提高学生提炼数学语言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书写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审题 审题就是对题中的每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仔细地分析和题解,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所蕴含的运算意义。对于能换说法的条件,审题时还要多多地进行换说法,力求把每一说法的蕴含的运算意义都弄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这样不仅能把题目审透彻,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解题。 例如:“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题目中的 “是一件上衣的2/3”是一个缺省条件,是题目的突破口,应先补充完整:“(裤子)是一件上衣有2/3”,这样有助于学生容易换成以下说法: (1)上衣是裤子的3/2; (2)裤子比上衣等于2比3; (3)上衣比裤子等于3比2; (4)上衣比裤子多 1/2; (5)裤子比上衣少1/3 ; (6)上衣占3份,裤子占2份,共5份。 对于学生审不清的地方,教师应当作适当的点拨、引导,例如,像“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增加几分之几、减少几分之几”等的已知条件或问题,学生往往会在后面的“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增加几分之几、减少几分之几”上出现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因此,教师务必使学生明白这些关键字词的含意是指“多的部分”、“少的部分”、“增加的部分”、“减少的部分”是“多、少、增加、减少”等字前或“比”字后的量的几分之几。 三、找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指题目中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问题之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简单地说,数量关系就是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找数量关系就是用“相等”关系来表述题目。 有的题目,数量关系简单,很容易找出;有的题目数量关系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出。只有找出正确无误的数量关系,才能称得上真正理解了题意,才能正确解题。下面介绍几种找数量关系的方法。 1、顺向思考,抓住相等关系的字眼,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蕴含的运算意义,按“多”加少“减”原则,从已知条件和问题上逐一找。 例如:“五年级种树96棵,四年级比五年级的3/4多8棵,三年级是四年级的4/5。三年级种了多少棵?”将本题拆分找数量关系如下: 已知:五96棵 四 比 五 的 3/4 多 8棵 ? ? ? ? ? ? ? 四 = 五 × 3/4 + 8 (或: 四-五×3/4=8 ; 四-8=五×3/4 ) 三 是 四 的 4/5 ? ? ? ? ? 三 = 四 × 4/5 求:三? 2、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综合找 有的应用题,单从某个已知条件或问题上并不能找到数量关系,需要将已知条件和问题综合起来才能表达运算意义,才存在数量关系。 例如 :“ 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35页,还剩65页。这本书有多少页?”找数量关系如下 :已知:第一天20页 → (找不出) ╲ 第二天35页 → (找不出) ↘ 综合得: 第一天 + 第二天 + 剩下 = 书的页数 剩65页 → (找不出) ↗ 求: 书有?页 → (找不出) ╱ 3、从难句上找 有的应用题中含有 “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增加几分之几、减少几分之几”等类型的语句,学生往往理解不透,而这些地方恰恰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只要学生从这些语句上找出 数量关系,就能够迎刃而解。 例如:在“桃树比梨树多1/5”这一条件里,按上面的第一种方法,学生往往把数量关系找成“ 桃 = 梨 + 1/5 ” ,这其实是理解不了 “桃树比梨树多1/5”这一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多1/5”是指“多的部分是梨的1/5”,由此便可得到“ 多的部分 = 梨 × 1/5 ”,从而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 桃 = 梨 + 梨 × 1/5” 。 4、借助线段图找 有的应用题,利用线段图来找数量关系,很容易找出。利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对于单位“1”的确定,一般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谁”,“谁”就为单位“1”。这样确定单位“1”以后,先画单位“1”的量(标量),再画其他的量(比较量)。 5、从应用题的类型上去找 有的应用题,从类型上看,数量关系比较稳定。以下谈谈常见的几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找法。 (1)几何应用题 几何应用题指的是有关平面图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就是相应的公式。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写出相关公式,然后标出公式中的已知数量,弄清未知量该怎么求,进而求出答案。 例如:“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10厘米,宽5.7厘米。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可以让学生先写出各自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根据周长相等便可以求出各自的面积。 对于几何应用题,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灵活变通地运用公式,而且要教育学生学生要考虑实际,否则,有的应用题,学生做错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例如:“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对于这种题,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公式,而不考虑实际,就会把它算成“2个底面积+侧面积”,从而导致了错误。 (2)行程、生产、盈亏、工程应用题 这四类应用题,其数量关系就是相应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即“速度 × 时间 = 路程 ”、“单产量 × 数量 = 总产量 ”、“单价 × 数量 = 总价”、“工效 × 时间 = 工总”,可以让学生先写出相应的常见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的对应数量,求出未知量。但要注意,有的题需要对同一数量关系应用两次,各次的数量一定要对应,千万不可交叉相混。 例如:“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 .75千米,4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走5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这道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速度 × 时间 = 路程 ”,但有的学生不注意“3 .75千米和4小时,5千米和几小时 ”的这种对应关系,而把它们交叉相混,做成“3 .75 × 4 ÷ 5 ”,从而出现了错误。 (3)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包括比例尺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正反比例应用题。其中,比例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就是求比例尺的方法,即“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应从份数上去考虑,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或乘、除法的意义去分别求出要求的问题,也可以将“比”转换成其他说法,再按上面的第1种方法去找数量关系;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要紧紧抓住“比值一定”和“积一定”,确定题目中的不变量,利用求不变量找出数量关系。 此外,应用题还有求某种率等类型。各类应用题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独特的解题方法,也有其特殊的数量关系。只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总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找数量关系的方法。 四、列式解答 列式解答是指在分析找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按解方程的方法及步骤,对数量关系进行整理,然后或分步、或列综合算式、或列方程,算出结果。 五、检验作答 检验作答主要是看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及计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若正确无误,就写出答案。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整个解答过程的自我肯定,也是学生提高判断能力的途径,还是学生建立自信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却往往被很多同学遗忘。因此,教师要加强教育力度,使学生检验作答提高认识。 当然, 指导小学生学习和解应用题 ,方法并不是否唯一的,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一定要有利于使学困生得到进步,倘若学困生都懂了,还怕其他同学不懂吗? 反正这对我帮助很大,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楼主?O(∩_∩)O~
一看 二读 三想 四算
1.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462km的两个车站相对而行,2.4小时后还相距90km。甲车每小时行驶75km,问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km?乙:(462-90)/2.4-75=155-75=80千米2.ab两地相距750km,甲车从a地到b地需要10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两车各行驶了多少km?相遇时间=1/(1/10+1/15)=1/(1/6)=6小时甲行了750×6/10=450千米乙行了750-450=300千米3.今年,全国部分旅游景点门票价格“涨”声一片。比如黄山风景区去年在旺季门票价格为每人130元,今年旺季每人要200元,请问门票上涨了百分之几?上涨(200-130)/200×100%=35%4.王叔叔平均每月收入5000元,一年下来,他把总收入的百分之50存入银行,存期1年,年利率为百分之2.25,不记利息率,一年后他可得本息共多少元?收入50%是:5000×12×50%=30000元本息=30000×(1+2.25%)=30675元5.服装厂用1576米布做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8米,生产了520套以后余下的改做每套用布1.6米的童装,余下的还可以生产多少套?可以做(1576-1.8×520)/1.6=400套6.学校用一笔钱准备置损坏的课桌椅,单买课桌可买15只,单买椅子可买25把。现用这笔钱买了7只课桌后,其余的要配套购买课桌椅,还可以买几套课桌椅?将总钱数看作单位1那么课桌一只是1/15.椅子一把1/25买了7只课桌后还剩下1-1/15×7=8/15一套课桌1/15+1/25=8/75还可以做(8/15)/(8/75)=5套
提取主干内容,将其在草稿纸上以表格或图像的形式提炼出来,讲条件全部标注在上面,就可以思路清晰的解答应用题了。
文章TAG:怎么教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怎么五年五年级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