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怎么做内控审计,怎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怎么做内控审计,怎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02 05:09:19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怎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1. 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规范现代市场主体的关键。2. 加强内审的制度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国家审计法要求设立的,应接受国家审计部门的工作指导。3. 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除了提高政治、经济生活待遇外,还要针对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的客观实际,加强内审人员的在职培训,辅之以必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4. 选择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做到事后检查与事前、事中检查的有机结合。5. 实现内部审计因素的全面整合。无论是单位内部审计,还是系统内的“上审下”,审计方法均应从现行的以账表为主导的审计与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的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向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的审计与以业务为主导的风险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6. 实现内审的信息化。审计技术手段从手工审计逐步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过渡,要求建立一个内审意见资料库加以配合,一方面可以让内审人员参考其他检查人员的意见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内审分析和意见标准化,最终进行计算机审计。

怎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2,怎样做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在每年年初对单位的体系进行策划,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审核的时机;2.编制《内部审核计划》,明确需要参加审核的单位、审核的条款要求、审核员名单、审核时间、审核组长等信息。3、在内审开始前召开内部审核首次会议,审核员、部门领导参加,明确审核范围、审核时间,宣布审核组长和审核员名单,让大家知道什么时间、什么人来审核,也让被审核的部门有个时间准备。4。审核员开始按照审核计划中的要求条款对各单位进行审核,主要是部门的职责,即主要从事的工作,有没有策划,策划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过程是否进行了监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没有符合要求时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等等,就是拿标准要求与实际工作比对,发现不符合项。5.。。审核组内部沟通,对所有审核发现进行整理,形成不符合项报告。6。召开末次会议,宣读审核情况,宣布《不符合项报告》,明确整改要求。7.形成《内部审核报告》,对单位的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好的方面,也要说明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要求,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过程管理。
根据内部审核程序,和计划表

怎样做内部审核

3,内部审计人员该如何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第一部分 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有效沟通是内部审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沟通交流,可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反之,则影响审计工作开展。要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是关键。沟通既是内部审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从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有效性、沟通的及时性展开探讨。一、内部审计沟通的方式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地和有效地传达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根据实施的具体途径,这里把沟通方式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一)口头沟通方式口头沟通,是以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例如: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职能部门来了解组织的相关情况;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高层管理者进行会谈,反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调查取得口头证据,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善于处理对方提出的各种异议,迅速作出反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等等。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沟通双方可以很好的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有利于充分的协商,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使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信息容易模糊失真,有时还无据可查。口头沟通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沟通技巧,可能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充分准备明确目的。沟通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业务环境、运营状况,还包括了解沟通对象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首先明确沟通目的,第一次沟通主要目的在于与面谈对象建立关系,在今后的审计过程中通过沟通收集证据,从而较好的完成各项审计任务。二是获取面谈对象的信任。取得面谈对象的信任,使之愿意提供信息是面谈成功的关键。如果缺乏信任,沟通就会像挤牙膏,双方都会觉得痛苦。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如果缺乏耐心,急于得出结果,可能会让面谈对象感到不舒服,反而影响沟通效果。面谈结束后,总结所取得的信息对审计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三是巧妙设计提问。内部审计人员就要提问什么主题进行充分准备,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控制环节等细节,需要准备一个提问提纲以便提高沟通的效能。提问时的措辞是很重要的,要避免指责性或领导性口吻;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出面谈对象的谈话;探询性的提问使面谈对象明白我们作了准备并且乐于倾听;舞弊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某些会使对方恼火,但有益于得出事实真相。四是善于倾听保持耐心。尽管内部审计人员并不需要被当作一个纯粹的倾听者,但倾听也是极其重要的。应该去多“听”,“说”有时并不是必要的。理想的情况下,谈话应该有80%的时间是对方在谈。突出倾听,可以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也可帮助确认了解到的信息。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内部审计人员该如何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4,如何改进内部审计的手段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系列行动和过程,主要目的包括: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资产的安全性: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为经营和计划所确定的目的和目标完成情况。而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组织控制,它既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进行评价,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运行的经济达到组织的目标。其本身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经济实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否,与该实体是否存在具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有着相当程度的因果关系。内部控制的存在与否,对内部审计方式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执行中评价和改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由于内部审计是在有限的时间与合理的成本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审计主体对审计结论负有相应的责任。因此,审计工作必须讲究效率与结果,保证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适当的组织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的标志。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就等于没有实质意义的管理,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属于开放式的模型。审计人员当开始一项审计项目时,必须首先评估组织面临的经营、管理、财务,风险,考虑组织目标是否适当和是否有相应的控制,这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及与部门的相互沟通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宏观上审计目标的不断演变。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人员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以组织目标为起点和核心,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建设性作用,完成由监督控制到风险基础,为组织做好服务。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评价和监督企业是否做到资产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对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资料真实性和公允性证明; 2、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机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以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这里包括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审计重点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以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序和途径为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其中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应为重中之重。 4、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 5、开展明晰产权的审计。审计明晰其产权归属,避免造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或其他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 6、其他审计。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以增强医院后备能量。 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组织经营,进行管理及各项经济业务有序开展的必要保证。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可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能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以合理的成本促进有效控制,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内部审计在当前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应抓住时机,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和探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宽视野,尽快消除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局限,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领域进一步延伸。参考资料:

5,如何做好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①强化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及高层的控制职能;②提高制度执行者的态度和素质;③加强全体员工道德修养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④建立与企业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 2、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①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②存货采购内部控制首先,是建立健全存货采购的计划、合同的订立和审批制度。采购材料、商品及其他物资业务必须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各种职能活动应当指派给不同的部门或职员来完成。应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计划,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企业采购大宗材料、商品及其他物资,应与供货单位签订合同,以加强双方责任控制,保证按期、按质、按量发货。③存货领用内部控制首先,是存货领用审批内部控制。存货领用应制定定额,同时经批准才能进行。领用的材料应有工艺部门核定消耗定额,属于间接费用的消耗、修理用料等,应编制计划或核定费用定额,生产部门根据计划、定额填制限额领料单向库房领料。存货领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其次,是存货发出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无误,手续齐全。仓库保管要审核领料单,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按计划价格标明金额,登记材料卡片,并转材料记账员记账后随发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然后,是存货领用核算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业务记录真实,领发无误。要求仓库保管员发货后及时登记存货台帐;财会部门根据材料记账员的发料汇总表按用途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分类制证,登记有关账务。最后,是存货领用内部稽核。应保证存货安全,记录正确。由内部稽核人员审核领料单,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帐,检查收发记录和结存余额,查看存货的领用会计核算是否准确。3、建立建全企业存货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经济监督的再监督,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有些中小企业没有条件无法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在财会部门设置审计人员,单独从事内部审计业务。为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有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实施的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存货内部审计制度,使之得到有效实施。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为确保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促进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企业就越能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   4、加强全体员工培训,提高存货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素质中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中小企业员工大多数是靠人情关系进入企业,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多半是亲戚或者朋友关系,这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被绑住了手脚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因此,企业应要打破任人唯亲的人才管理模式,大胆选用德才兼备的员工充实存货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形成育人、用人、留人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而且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企业再小都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观念;使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要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只有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一剂良药在中小型企业内深入人心,建立起良好的内控执行环境,才能使广大中小企业在内控的保护下健康、茁壮成长。 5、强化监督,增强内控意识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起到它应有作用,关键要加强监督,督促实施。一是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各种内控制度,通过查漏洞,定措施,促使广大员工在自觉参与中强化内控制度观念。二是严格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三是企业管理层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真正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监督企业设计、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疏漏,并逐步加以改革和完善。

6,如何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提高内审质量的路径和措施:一、提高内部审计的业务标准  要提高内部审计业务的标准,主要应从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具体规范,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在审计之前,必须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顺序、考虑审计资源和后续审计。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审计人员等,同时需要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内控制度、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等,编制和发送审计通知书[4].(2)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获取足以证实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等,并以不同形式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工作,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要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警惕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3)在审计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议性并体现重要性的原则。报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规范的格式,突出重点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做出相应保证,并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后,依照审计的不同结果,做出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  第二,技术保障。技术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全面审计”是基础,要求把握好全局:“突出重点”是关键,要求抓得住要害。只有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查深查透,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二是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审计手段。主要措施有:(1)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2)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要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3)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内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二、加大内审渎职或违规的成本  要加大内审渎职或者违规的成本,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违规惩罚的法律法规,详细规定内审人员的责任和职责以及违规的处罚。所谓“乱世用重典”,我们应该用严厉的法律提高内审人员违规的成本。  第二,制定渎职或者违规的界定标准。笔者认为可以颁布专门的《内部审计责任认定办法》,详细规定对于什么样的内审事件需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如下原则:如果属于过失导致“本来应该发现问题而没有发现”,应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如果由于内审人员渎职或者舞弊,造成企业或者相关人损失的,应该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分别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如果由于内审人失职或者舞弊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应该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相关配套措施  第一,组织保障。有条件的企业或经济组织要建立内审机构。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可建立内审网络组织,以区(县)为单位,主管部门为二级网络组织,下设基层单位三级网络,进行层层管理,逐级负责。这样,资金在运行中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信息反馈,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保证。  第二,人员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1)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使内审人员不断了解新情况,掌握审计的先进方法,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经济形势变化。(2)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审工作法规制度,进行依法审计。(3)深入调查研究,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为做出正确的审计报告提供充分支撑。(4)鼓励内审人员掌握与人交流的技能,讲究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5)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要使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减少内审工作的风险,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必须要从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和技术四个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内审质量。从而为企业或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党的廉政建设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1.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内部审计质量包括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涵义。广义的是指内审工作总体质量(包括管理与业务质量);狭义的是指内审的业务工作质量。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7,如何对生产循环与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方法/步骤1、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该审查哪些文件?因为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中设计的凭证和记录有:生产通知单,领料与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薪汇总及工薪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存货明细账、存货盘点报告表等。所以审查时需要审查该类文件。2、存货控制措施有哪些?有职责分工,比如采购部门与验收、保管部门相互独立;有信息传递程序控制,比如通过授权程序;有实物控制,比如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3、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有哪些?a、调查了解生产与存货内部控制,b、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果职责明确分离,相互牵制则内部控制风险相对较低。c、抽查部分存货入库、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d、抽查盘点记录,了解盘点是否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或仓库保管员以外的人员监督执行e、产品生产、成本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f、对成本核算和会计入账环节的审查g、评价生产和存货业务内部控制,确定什么时候存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4、生产业务审计目标有哪些?证实生产成本的真实性;证实成本形成的合规性;证实截止期正确性;证实计价正确性;证实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5、存货业务的审计目标有哪些?证实存货的真实性、所有权与完整性证实存货计价正确性证实存货采购和销售业务的合法性证实存货账务处理和存货记录截止期的正确性证实财务报表中存货披露的正确性6、对生产成本合理性进行分析的指标有哪些?分析比较近期各年读和本年各个月份主要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月及其构成变动情况;分析比较个月材料和产品成本差异率,判断是否存在认为调节生产成本和存货余额的可能;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待处理财产损益,判断其总体合理性;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制造费用总额及其构成,判断制造费用及其构成总体合理性;等7、存货周转率波动的原因有哪些?可能是存货储备增加或减少;存货成本发生变动;存货核算方法发生变动;销售额发生大幅度变动。8如何对标准成本系统进行审查?审核以前年度工作底稿对标准成本系统的描述,询问该系统在本年度发生主要变化,检查上起工作底稿与本年度的差异账户,以此为基础确定有标准成本会计系统确认的差异额,考虑该差异是否意味着应对标准成本系统进行修改。查看厂房设备,记录成本中心、工厂的大致布局、存货的储存。随机抽取几个产品的标准成本构成,审查产品的成本构成,工薪记录,制造费用发呢跑方法的合理性。等9、如何对被审计单位实施监盘?1、审计人员应要求企业成立材料盘点小组,将要盘存材料的已发生经济业务全部入账,结出余额。2、监督盘点工作的进行。3、抽查材料盘点记录4、鉴定材料的所有权。5、验证材料明细账余额的正确性。6、将盘点结果与材料明细账余额核对。7、查验存货质量。10、什么对存货进行截止期审查?存货截止期审查。检查截止到12月31日所购入并以包括在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存货。抽查决算日钱或的购货发票和验收单或入库单,凡是决算日或决算日前购进的货物,应检查其相应采购发票是否在同期入账,对于未收到采购发票的入库存货,食肉单独存放并暂估入账。查明材料有无提前入账或延期入账的问题。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上述业务通常涉及以下部门:产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人事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一)计划和安排生产;生产任务通知单(二)发出原材料;一式三联,仓库发料后,一联连同材料交还领料部门,其余两联经仓库登记材料明细账后,送会计部门进行材料收发核算和成本核算。(三)生产产品;(四)核算产品成本;(五)储存产成品;(六)发出产成品。出库单一式四联,一联交仓库部门,一联发运部门留存,一联送交顾客,一联作为给顾客开具发票的依据。二、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一)生产指令又称“生产任务通知单”(二)领发料凭证如:材料发出汇总表,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簿,退料单(三)产量和工时记录如:工作通知单,工序进程单,工作班产量报告,产量通知单,产量明细表,废品通知单(四)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五)材料费用分配表(六)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七)成本计算单(八)存货明细账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三大系统: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存货的内部控制;二是工薪的内部控制;三是对产品成本进行记录与控制的成本会计控制。(一)存货的内部控制存货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购货、验收、仓储、生产、销货等职能1、购货应由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请购单、购货单,购货单副本需送仓储部门和会计部门,以便随后的材料入库和会计核算2、验收应由专门的验收部门负责验收单送会计部门和仓储部门3、建立储存管理责任制4、领料与发货领料单一式三份,一份存领料部门;一份作为仓储部门的收据;另一份作为会计部门记账的依据。领料单必须根据用料单、工程通知单或销货单填制。5、控制生产过程6、销货(二)工薪的内部控制工薪内部控制是指对工薪的支出进行反映和监督的内部控制。主要内容有:1、雇佣员工;人事授权表一份存放于人事部门的员工档案,一份送交工资部门2、授权变动工资;3、编制出勤和计时资料;4、编制工资计算表;工资计算表和人工成本分配汇总表一式两份,一份连同计时卡和计工单留在工资部门,另一份与人工成本分配表送达财务部门5、支付工资和保管未领工资;工资只发给经过适当确认的员工,未领工资应保存在财务部门的保险柜中6、填写个入所得税申报表;7、记录工资。根据人工成本分配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账簿(三)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成本费用管理控制与成本费用会计控制两部分内容。1、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是指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部控制。具体包括: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计划;制定直接材料、人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消耗定额;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对各项成本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建立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成本费用考核与评价。2、成本费用会计控制成本费用会计控制是指对成本费用支出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定成本费用制度,明确成本范围、开支标准、制定报销手续;建立各种支出的审核制度;设置相应的会计账户,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合理地归集与分配各项费用,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对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结果进行复核;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查明企业成本变动的趋势和原因。二、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一)了解和描述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询问相关人员或者查阅企业章程等文件获得有关存货账户体系的设置、存货计价方法以及成本会计制度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者绘制流程图等方法来了解采购、验货、仓储、生产、销售等有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执行。此外,还须实地观察存货的保管是否能够有效地防止存货的变质、毁损和被盗。在调查中,应注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不仅应认真听取直接参与生产的技术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意见,还应注意认真听取技术人员、工程设计师等有关专家的意见;以便对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作出正确的判断。(二)实施简易抽查为了证实审计工作底稿对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描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可以在了解并熟悉企业生产流转和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实施简易抽查,对其加以验证。(三)内部控制测试1、工薪的内部控制测试(1)检查工资汇总表(2)审查所选取的样本2、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测试包括直接材料成本测试、直接人工成本测试、制造费用测试和生产成本当期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测试四项内容。(1)直接材料成本的内部控制测试(2)直接人工成本的内部控制测试(3)制造费用的内部控制测试(4)生产成本在当期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内部控制测试(四)评价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在完成上述审计程序后,应根据所收集的审计证据,结合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对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重点应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强弱及各部分的强弱;内部控制的可依赖性及控制风险的大小。通过评价,注册会计师应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控制较强的部分及较弱部分,并依据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确定生产与存货循环实质性程序和重点。一般来说,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较强,则实质性程序相应的可以适当简化;反之,如果测试结果表明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较弱,则控制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为了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必须执行扩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一、存货审计(一)存货的审计目标审查和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一贯有效执行;确定存货是否存在,是否归被审单位所拥有;确定存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正确,存货的计量和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存货入库与发出的手续是否齐全;确定存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存货的实质性程序1、审查存货余额对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一般采用如下程序:(1)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2)存货的分析性复核。在存货审计中通常运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主要是简单比较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①简单比较法;②比率分析法。注册会计师在存货的分析性复核中常用的比率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3)存货监盘。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应该亲临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二是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需要适当抽查已盘点存货。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上的存货金额。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存货监盘应做好盘点前的计划工作、盘点过程的监督工作以及盘点工作结束后的记录工作。(4)存货的计价测试。为了验证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余额的真实性,还必须对存货的计价进行审计。存货计价测试的主要程序包括:①样本的选择;②计价方法的确认;③计价测试。由于企业对期末存货通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计价,所以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存货的计价测试程序时还应充分关注企业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5)审查存货所有权。在确定存货所有权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以下因素:①抽查有关的购货业务,确定企业对本期增加的存货的所有权。②复核委托代销协议及其他与存货相关的合同或文件,确定在企业外部存放的存货(如委托代销、独立仓库)的所有权。③复查董事会记录、法律信函、合同等文件,检查是否有抵押或其他对存货所有权的潜在要求。2、存货主要账户的审计存货的具体账户主要包括: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等主要程序包括:(1)获取或编制存货各具体账户明细表,核对账账、帐表是否相符(2)审查存货的会计记录是否合规(3)审查存货跌价准备(4)审查存货在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营业成本的审计营业成本审计是指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记录的营业成本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营业成本记录是否完整;确定与营业成本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营业成本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成本的内容是否正确;确定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是否配比;确定营业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一般从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入手,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企业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单价和材料费用分配量是否真实、合理。其主要内容包括:(1)进行分析性复核。(2)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有无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材料费用的情况。(3)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4)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5)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材料的哦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二)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一般从审阅“生产成本”、“制造费哟”、“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和工资分配表、工资汇总表等入手,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直接人工成本归集和分配是否真实、合理。主要内容包括:(1)进行分析性复核(2)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3)结合应付职工薪酬的检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对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在本年度有无重大变更。(三)制造费用审计制造费用包括:分厂和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保险费、设计制图费、实验检验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等项内容。制造费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进行分析性复核。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看其是否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分析其是否合理。(2)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3)检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4)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标准制造费用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对按预定分配率分配费用的企业,还应查明计划与实际差异是否及时调整。(四)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主要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与明细账和总账核对相符。(2)进行分析性复核(3)编制生产成本及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4)结合生产成本的审计,抽查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是否与主营业务收入相配比。(5)检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等)是否有其充分理由(6)确定主营业务成本在利润表中是否已恰当披露第四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主要包括: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支付业务;确定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和支出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职工薪酬的披露是否恰当。(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主要包括:1、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2、进行分析性复核。3、抽查应付职工薪酬的支付凭证。(1)检查职工薪酬核算内容和计提的正确性。(2)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量和确认。(3)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支付和使用情况。(4)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中是否存在拖欠性质的职工薪酬,了解拖欠的原因,此外应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辞退福利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5)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实行工效挂钩的,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确认的效益工资发放额的认定证明,并复核有关合同文件和实际完成的指标,检查其计提额、发放额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如果被审计单位实行计税工资制,应取得被审计单位平均人数证明并进行复核,计算可准予税前列支的费用额,对超支部分的工资及附加费进行纳税调整,对计缴的工会经费,未能提供《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应提出纳税调整建议。4、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管理费用的审计(一)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等项目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主要包括:确定管理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该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确定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管理费用的审计程序主要包括:(1)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一致(2)检查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3)进行分析性复核(4)审查管理费用的发生额是否真实、正确。(5)确认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文章TAG:怎么做内控审计怎么内控审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