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 小学语文古诗怎么上,小学古诗怎么教

小学语文古诗怎么上,小学古诗怎么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7 23:34:08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小学古诗怎么教

1、首先让学生能读背古诗;2、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3、教师重点讲解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4、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只要是学生的领悟都应该肯定,不必以教参为标准。
变成流行歌曲的形式,边唱边学,很快。
要先让他们把古诗抄一遍,再根据古诗编个好听的故事
可以每教一首过几天在复习一下

小学古诗怎么教

2,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文课

由于古诗词的构造的特殊性,许多人对古诗词望而却步,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语上的差别,主语或谓语的缺失,或者是语序倒置让孩子摸不着头脑。何况,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娱乐化产物冲击较多,更不容易沉下心来学习古诗。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阅读古诗词,了解其中的意涵,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古诗词的烦恼,叮当派团队研发了“叮当读书会”这一小程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将小学期间课内外古诗词汇总起来,交给清华北大名师团拆解,让古诗词的解析更有分量;IP角色和奶昔姐姐的对话形式,让古诗的学习更加轻松;以旅游打卡的方式学习古诗,让孩子在趣味学习中感悟古诗的传奇魅力;秉承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文字典雅动人,讲述深入浅出,赏析和诠释见解独到;专业的话剧社团队配音讲解,让音频内容充满戏剧性!通过读诗和演绎诗歌的形式,让人们拥有一颗愉悦纯真的诗心,去感受、体验这个世界。当然,不仅如此,我们的小程序还主推新课标必读名著,让名著学习更简单!“每天5分钟,7天1本书,一年50+本好书,旨在让一亿的孩子养成优秀的读写习惯,成就文化自信”。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叮当派,儿童(5-12岁)大语文兴趣启蒙专家,具有7年大语文、美育研究经验,在行业内拥有高知名度及高美誉度;我们致力于用趣味、寓教于乐的方式助力孩子开启相对深奥的大语文学习的大门,是孩子对大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桥梁及指南;前后共开展超过500场线下学习活动,让10000+个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喜欢我们,就打开“叮当读书会”小程序吧,让更多的孩子和我们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文课

3,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我的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 二、读诗文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1、知作者是必须的。这步我赞成。2、读诗文也是必须的。不只要读,而且要背诵。越熟越好。3、至于“明诗意、悟诗情”,我感觉可能存在问题。古诗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有时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讽咏、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对诗歌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当时的时世格局了如指掌。否则,谈何明意,更说什么悟情了。当然,有些诗,虽然我们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但读着读着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或许,我们能明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诗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诗在我们身上或生活中的还原和体现罢了!!4、所以,三四两步不要深究,也不要深钻。为了应试,只要逐字逐句能让学生说出每句诗大体在说什么就够了。5、我的观点就是背诵再背诵。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其实这是很多大人的经验,小时候读诗,不管读多少都只算是背下来。等长大了,突然哪天脑子里突然浮出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可能真懂这首诗了。这是个人的浅见。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古诗词是世界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她那精炼的篇幅中无不闪烁着古人智慧、情感、哲理和对人生的渴望。在诗文间不仅语言优美还有一种韵律美,节奏感很强,使之朗朗上口。她是中国古代汉语凝练的巅峰,由此新课标也充分肯定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都是世人皆知的古诗精品,那么,怎样上好古诗词教学课呢?根据我对古诗词教学多年经验现总结如下。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情自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有自读、对读、齐读等,可以让学生多读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性。节奏是古诗词篇章中跳动的音符,在读中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把握诗词的整体脉络。读多了,自然而然的成诵。诵读诗的过程中也是在鉴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无衣巷口夕阳斜”。中的“斜”古时读音应该是“xia”,现在“斜”读“xie”,但古诗词中为了更能体现韵律美;例如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还”古时读xuan,飞翔盘旋之意现在读huan返回之意。如读现在读音就不押韵了。也不协调了。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就要注意了,选对正确的古音。1.抓住标题理解诗意标题就是诗歌的主题。如

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

4,小学语文古诗怎样导入

几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一、多媒体导入多媒体设备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学效果有锦上添花的功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画或视频等方式,为课堂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的同时,要辅以适当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语文课的目的毕竟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课的每个环节都不能离开语言文字,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使得教学偏离应有的方向。教师可以运用优美的引导语,解说多媒体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欣赏过多媒体导入内容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解说或发表感想。二、故事导入很多古诗背后都有历史典故,也就是优美动人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情感贴近生活,能激发人的情感和兴趣,小学学生容易被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因此用白话故事导入古诗教学是可取的方法。运用故事进行导入,要注意用时不宜过长,内容要紧贴课文内容,并最终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故事导入还可留下悬念或提出问题,也可以用让学生讲述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唐代有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一位叫李白,另一位叫孟浩然,他们俩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阳春三月的一天,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乘船去扬州,李白到江边送行,依依惜别之后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去的小船,李白的心情很复杂,他羡慕孟浩然前往繁华的扬州,难过友人离开不知何时再相见,痛苦不能再和孟浩然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这难舍难分的送别情景连岸边杨柳,江上沙鸥也为之动容。李白的激情与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一同澎湃,终于迸发而出,留下一首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复习导入复习导入也称“温故知新导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又带出新课。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贯穿了各个学段,且要求学生重视积累,也有很多诗篇在内容上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积累的古诗,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拓展思路,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教学《乡村四月》这首描写春日风光的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如《咏柳》《早春》《春晓》,并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这样的导入,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四、朗读导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诗这种音乐性强的教学内容,朗读的作用就更为凸显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范读新课内容,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教师要注意辅以适当的教学语言,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等,或加入配乐,为朗读创造情境。例如,教学刘禹锡《望洞庭》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一首古诗,景色描写生动优美,富有想象力,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朗诵,体会一下诗歌所描绘的幽静与美的意境。”这里可以配乐。

5,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

提到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有许多老师就苦恼。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入了许多误区,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偏离了航道。具体表现在: 一、 教师只负责“教会”,不重视“会教” 贪图省事的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强迫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早已安排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抄写“标准”的诗词译文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放鸭式”背诵全文等。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终于“协助”教师完成了“教会”的任务,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教师也完全忽视了教学方式的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问题。 二、 学生只注重“读会”,不重视“会读” 学生在扫清字词的障碍,能流利地朗读诗词以后,往往沾沾自喜,认为已经“读会”了。他们却忽略了诗词的节奏、韵律等关键问题,而这些,恰恰是诗词的精华所在,重中之重。 三、 学生只能够“背诵”,不重视“诵背” 很少能够看到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忘情地吟诵古诗词,学生总是以自己能一气呵成地背完诗词为荣,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隐隐有些担忧,担忧他们如何有时间去思索、去感悟、去品味。古人“吟诗”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吟”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悟品味字词的优劣,思考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抒发等诸多问题,使自身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吟诵”中得到提高,如此优秀的训练方法如今却不被重视,近乎绝迹,岂不悲哉?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呢? 我以为首先必须要先正确解读新课标对小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会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以上(低年级50篇;中年级50篇;高年级60篇),这是对小学生掌握古诗词数量上的要求。 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诗文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诵读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是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掌握诗词理解上的要求。由此可见,新课标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会:会读、会背、会感悟。 其次,依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一、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6,如何教小学生学古诗求答案

陈花蓉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和鲜明和谐的音韵节奏,传达着文学艺术别样的美丽。诵读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语言的障碍、时代的隔膜和小学生知识阅历的有限,小学生要理解只有短短几十个字的古诗词中的意境,确实很难。因此,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点。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比较流行的模式是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个基本步骤来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此“四步法” 的确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每首诗都必须遵循这四个步骤,教学中因诗而异,处理好这“四步”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每个环节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解好诗题能让古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学习诗文前,一定要结合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和诗人杜甫的经历,将“解诗题”和“知诗人”的环节有机结合,为学生理解诗中中诗人表达的情感作好铺垫。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以了解“黄鹤楼”和“广陵”地理位置关系作为“解诗题”的重点内容,学生就可以较容易地“明诗意”了。当然,“解诗题”这一环节,不是每首诗都需要,对于如《春日》、《牧童》《小池》一类直白明了的题目,完全可以省去。“知诗人”包括了解诗人的一些经历特殊和诗人的写作风格。了解诗人的一些经历特殊可以让学生较准确地“悟诗情”,如陶渊明、杜甫、文天祥等诗人,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时代特点影响了他们诗作的内容和情感,学习他们的诗,不可不“知诗人”,否则,很难读懂诗意,感悟诗情;对于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充满奇异的想像的浪漫情怀、苏轼的大气、豪放的风格,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更好地品味其诗的语言特色和韵味。古诗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读”。在“明诗意”这一环节中,读是关键。读,首先要老师范读,不论是学生熟悉还是陌生的诗,教师都应该有范读,从停顿、腔调、感情、气势、抑扬顿挫等方面为学生作好示范,让学生从范读中,获得对文章的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孩子诵读的欲望。读,还要有学生的不断诵读,在此过程中,增强语感,提高品味,丰富积累。需要我们教师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往往在读熟了诗后,就念经似的让诗句一溜烟从嘴中滑过,完全没的了诗的韵味,这一点,教师一定要纠正杜绝,诗情画意是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悄然悟得的。在读熟读通了古诗之后,除了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悟诗意外,教师适当地点拔也是让学生“明诗意”必不可少的。很多古诗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似乎忌讳给学生讲诗意,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想象画面、悟诗情,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仍云里雾里,对一首诗的内容并不了解。虽然一句一句地串讲的古诗教学法不可取,但是,对于古文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完全靠自悟,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读无所获,影响了读诗的兴趣。当前的诗歌教学中,还有一点,我不敢苟同。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师带着学生围绕“悟诗情”来安排,读出情,看画面想象情,讲出情,表演情……情由心生,没有那种情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学生很难有真情生发,只能是装腔作势的做作罢了。因此,个人认为,“悟诗情”的前提一定读懂诗意,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去感受,而不必强求人人动情。所谓“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有一定的古诗文积累的量和一定的生活积累之后,必将由量变到质变,对当年悟不懂的诗情别有一番感受。
在诗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课堂现象就是师生纠缠于字里行间的意思,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解释,讨论不休,导致全诗意境的支离破碎。引导小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要注意意境的导入与营造,淡化对诗歌本身的解释,从诗境入手,抓住重要的意象,整体感悟。一首优秀的诗歌,给读者提供的是个多层次的结构:在确定的框架外,还有许多不确定的点;在有形的内容之外,还有许多无形的暗示。在鉴赏过程中,读者仅仅知觉有形的内容和确定的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想象,对无形的暗示予以发掘。可以把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头脑中浮现的审美意象有所改造,使之变得更加丰满,更为亲切。 要鉴赏诗歌,理解诗意,走近诗人,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教师势必要引导学生鉴赏、评点诗歌的语言。可以这样说,诗人所用的每一个词都是有深意的,词语之于诗歌的重要性,就决定了诗歌语言的凝练、柔软、多义、情感、心灵化,并且富有弹性。词语自身有很多特性,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对词义轻重、使用范围、使用对象、语体色彩、文化色彩、感情色彩进行辨析与区分。除此,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一些词汇的超常搭配,即那些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性活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以及词语的摆放位置。在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词性变异:“春风又绿江南岸”,“啊,红了荔枝,黄了菠萝,绿了槟榔/啊,熟了生活,甜了感情,美了愿望”,诗人把形容词“红”“黄”“绿” “熟”“甜”“美”活用为动词,再把这些词置于句首,这不仅渲染出一个斑斓的、多彩的、丰收的季节,而且写出了自然的变化带来的人心的变化,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诗人喜悦美好的情绪皆跃然纸上。如果漠视词语的超常搭配,我们就可能无法理解诗歌的主旨。 诗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发展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把一些与本能和行动紧密联系的感官反应,经过艺术符号的转化,从实用中解放出来,它们作为想象的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有了鉴赏对象的制约,读者的想象也不至于无边无际,而是一种有所依傍的想象,读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产生新的信息。 对于诗歌鉴赏而言,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诗歌鉴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所不同的是,教师往往先于学生读到这首诗。明确了这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是满堂灌或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因此,教师的作用应该是释放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那么,教师的诗情从何而来?教师就要动用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多读好诗,诗歌常读常新,唯有教师把诗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感悟,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打动学生。

7,如何上好小学的古诗鉴赏

一、作者背景。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 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 三、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 四、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 五、遣词造句。其实。这是比较现代的一种说法,放在古诗鉴赏里有点不伦不类,但我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恰当的词了,⊙﹏⊙汗…简单点说就是看看他的用词,有时一字之差,诗的意境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再比如“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并由此而来的“推敲”的典故。这样富有新奇意味的,或者运用的十分恰当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字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 六、诗的结构。《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也是欣赏的一个方面,像《孔雀东南飞》的开篇就运用了兴的手法。有时作者还会独出心裁,来个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情写乐景,对比突出鲜明。比如《红楼梦》里林妹妹惨死时暴雨那边欢天喜地的娶媳妇。 七、整体意境。每首诗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大多是潇洒飘逸,杜甫的通常是沉郁顿挫,王维的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经常是豪放洒脱,等等。找到了诗自己的风格,你再鉴赏它就不困难了。
多读古诗
古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那么为了能让学生感受美,作为老师,该如何把古诗课上好呢?通过听取我校古诗文的公开课和本人所上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觉得应该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兴趣 古诗的教与学,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痛的一件事。如何让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成为“有趣、有味、有意”之事呢?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激趣、唱诗激趣、绘画激趣、想象激趣、故事激趣等方法入手。比如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考虑到这虽然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可是此时现实生活中已经到了凉爽的秋季,而且面对的又是二年级这样年龄较小的学生,因此,我在导入时选择了《春天在那里》这首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歌曲,让他们听音乐,说说自己眼睛里的春天,以此来把孩子们带入那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通过营造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接下来在课间休息时,我通过唱《江畔独步寻花》来激发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象和感受古诗意境的积极性。最后在课堂延伸这一环节,我叫学生把自己心中或平时看到的春天画出来,在画旁边写上几句诗,学生切实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增强学习古诗的兴趣,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二.吟诵体会 诗人在创作诗文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古诗文的教学应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教学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教学古诗文,重点是让学生吟诵,并同时在吟诵中感悟古诗文的精粹,在感悟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为此,我在上《江畔独步寻花》时,把诵读作为整堂课的重点之一,整个吟诵分为三步进行:首先初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然后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最后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味道和感觉。通过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朗读,学生体验出了古诗该怎样读,读的过程中慢慢就能理解古诗的内容,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曾蔚云老师上《泊船瓜洲》,对“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抒情句,通过饱含深情地反复进行引导吟诵,同学们对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就有了深刻的领悟。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使学生领略到古诗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然,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如何去引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音乐美显得尤为重要。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赞美之情。感情基调应该是欢快、明朗的,节奏可用前四后三停顿方法,最后两句为了强调也可把“时时和舞、恰恰和啼”之间做停顿,“花、压、时时舞、恰恰啼”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分诗、七分吟”,教师以朗读吟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努力把这种情感转换为自己的经验,并通过吟诵抒发出来。学生时而朗朗出声地诵读,时而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入境入情感悟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我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黄四娘家美丽的景色,学生如同亲自走进了美丽的春天。另一方面我出示题目“这里的花真_啊,你瞧____”,让学生根据诗句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美丽的春天,这时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丰富地想象,用最优美的语言赞美了自己心中美丽的春天。这样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总之,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古诗的鉴赏主要不是靠背,是靠理解。但是小学么,肯定体会不到诗人的意境。建议小学生这样理解古诗,譬如说望庐山瀑布,心理面想着瀑布的情景,根据翻译理解诗句中描写的风景,譬如这样去想,日照香炉升紫烟,太阳出来,照到了香炉上面的烟,烟的颜色是紫色,遥看瀑布挂前川,远处看瀑布挂在山前,瀑布的样子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高,好像是一条银河从九天之上飞泻而下。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是一首纯写景怡情的故事。其余的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想象出来,有助于自己的理解。
文章TAG:小学语文古诗怎么上小学小学语文语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