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结 > 年终总结 > 音乐赏析怎么讲,音乐鉴赏

音乐赏析怎么讲,音乐鉴赏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06 04:09:00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音乐鉴赏

…… 我也选了音乐鉴赏 不过逃了几节课 在我去的课里老师讲了合唱的基本知识、音乐的情绪(上升,下降,波浪……第四种貌似是平缓) 然后让我们听一段 红岩颂 ,听情绪,拟标题 我逃的那节教 拟小标题 后来还讲了 八音律 下节课还要讲民歌 不过老师说考试前会练几次的 学校不同老师不同交的应该不同 建议你问问你选修课的同班同学吧

音乐鉴赏

2,怎么全面地鉴赏一首歌曲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听一首歌的时候,都不会选择去看歌词,殊不知,歌词也是一首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曲是一首歌的骨的话,那么词就是它的筋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一般来说我欣赏一首歌都是用以下的方法来欣赏的。1、先听旋律,根据旋律的快慢、节奏来判断这是一首欢快的还是悲伤的歌曲。2、听完之后再结合歌词,边听边看,认真分析每一句歌词的含义。3、去唱这首歌,带着情感,这样是很容易能够感受到一首歌所表达的情感的。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james morrison《you give me something 》 下载地址:http://radio.crazyemusic.com/song/2006/uk08.wma

怎么全面地鉴赏一首歌曲

3,谈谈如何对音乐欣赏的理解

这个是非常需要专业精神的问题了 小生和你交流一些音乐鉴赏的方法吧。 小生不是音乐专业,但是搞音乐的时间非常久了。 音乐分类分到细了有35种之多 所以要在这里一一说是非常浪费楼主你的时间的。 人的情感和人的阅历有关。音乐品味也一样。 小生个人最爱的是古典大师的音乐,然后是摇滚乐。怎么鉴赏? 最简单的办法,用心! 我有朋友说只要是音乐就能听,这是不懂音乐的话。 好的版本,并不一定强调好的技巧的乐器,而在于表达的情感。比如《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不朽的音乐,但版本那么多,听哪个好呢?那就是真正展现这首曲子意境的那个。 最好的版本,能够让你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海浪汹涌的华丽场面。牛!中国的音乐就是这样。 大师的音乐又不同,大师的音乐和中国音乐一样可以借景物抒情。但是表现方式又各自不一样了。 比如吧,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幽灵公主和宋家王朝都是日本第一流的音乐大师做的——久石让和喜多郎。但是他们的方法就不一样 幽灵公主一开始就用悲伤的旋律吸引住了人,让人难以自拔。交响乐的组合绝对是完美的,但是感情上略有一些模糊。因为没有情节 宋家王朝就不一样,宋家王朝开始用电子乐表现了一个宁静的意境,然后讲述了革命家们的故事,经典!特别是到高潮时候,把不屈的奋斗和那种悲伤情绪融合在一起。 上面我举了例子,就是教你,你用心去听,可以听出好的音乐是怎么讲故事的。这就是经典的音乐永远都比流行歌好的原因。 希望你好好领会 有时间来小生空间听小生的音乐 http://user.qzone.qq.com/362414071 谢谢大家
听着舒服那就是好音乐。就比如别人喜欢的吃的菜。你不一定喜欢。

谈谈如何对音乐欣赏的理解

4,什么是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   音乐鉴赏条件   能够高品质地鉴赏音乐的基本条件是有一个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使欣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者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所以说,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核心。   听觉的分类   音乐的听...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听觉能力,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者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一般声音听觉能力和音乐的听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就是听到一个人演奏出的声音、理性的评价。   听觉的分类   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结果。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核心,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给音乐作品恰当。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前者是先天具备的。   音乐鉴赏条件   能够高品质地鉴赏音乐的基本条件是有一个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使欣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种是外在听力、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然而。所以说。二者既是音乐欣赏心理活动的体现,而后者则需要经过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具备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

5,怎样领导学生赏析音乐作品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鉴赏一首好的音乐作品, 或者如何让学生懂得如何鉴赏一部音乐作品。老师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  要上好音乐鉴赏课,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如果离开这个前提,音乐鉴赏课将背离审美核心而变成空洞无物的说教课。  二、音乐教师要不断积累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  音乐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要上好音乐鉴赏课,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积累。现代的音乐鉴赏不同于以前以欧洲音乐为核心的音乐欣赏,其本质上已成为以音乐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离不开其自然环境及文化生态的影响,其音乐文化与本民族、地区的哲学、宗教、历史等等是融为一体的立体文化生态系统。  三、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听赏音乐的三个层次  审美心理学认为:人类听赏音乐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体验和理解三个阶段。“感知”,即“音响感知”,是通过听觉器官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的感性认识活动。“体验”,即“情感体验”,是通过对音乐的音响感知,体验到作品的情绪情感特征,并深受感染,这是倾听音乐的最重要的过程。伴随着情感体验,听赏者基于音乐的情感特征而引发联想。一般来讲,标题音乐往往引起“定向联想”,这就产生音乐的情态形象。非标题音乐没有任何文字提示,对于音乐想象完全取决于听众感情体验的深度和生活体验的广度。“理解”,即“理解认识”,是听赏音乐的一种理性行为,除了对音乐音响表达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对音响内涵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社会含义和其他社会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中要提供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辅助手段  感官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渠道,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除了调动听觉感受音乐外,调动其他感官参与音乐鉴赏,对培养以音乐为核心的综合审美能力以及培养艺术统觉具有良好的作用。作为音乐鉴赏的辅助手段,最有效的就是视觉形象(绘画、雕塑、摄影)的参与。尽管当今音乐教育界有“画面容易界定学生思维,不利于激发想象”的说法,但笔者仍然坚持认为:以视觉形象辅助学生听赏音乐,一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可以深化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三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好地体现音乐作为人文科学的特征。其依据的心理学理论是“统觉”和“通感”理论。  以上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是综合应用的,教师只要全面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营造学生理解音乐的视听氛围,巧妙地揭示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就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上好音乐鉴赏课。让学生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切实感到音乐作品的灵魂——“音乐美”在自己心中“复活”,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真真切切地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
巴赫1722-1723年冬季在莱比锡创作了这部《约翰受难曲》(bwv245)。也许是在次年(1724)受难节,在莱比锡大教堂首演。全部歌词引用《约翰福音》第十八及第十九章所记载耶稣受难的情节,但其中少量插入一些《马太福音》的词句和布罗克斯的诗句。全曲中的宣叙调(咏唱《圣经》中的词句的人)是有男高音演唱,风琴伴奏。个人如耶稣所说的话由男低音延长,也是风琴伴奏的宣叙调。群众的话语则有合唱演唱,乐队伴奏。为了表达对某些个人,包括耶稣所说的话的反应,巴赫另选用一些词句,写成咏叹调,以各种声部,如男高,男低,女高,女低来演唱。在全曲中巴赫选用了11首众赞歌,歌词全是巴赫自己编写的;咏叹调则是以布罗克斯的诗剧为蓝本,但仅为蓝本,并无一句照抄,甚至韵脚也改变了。不过巴赫却从波斯切尔所作的《约翰受难曲》中,引用过一些字句。全曲共分两部分:大小68段。1-20为第一部分,21-68为第二部分,演唱时,中间是牧师的讲道。巴赫以《约翰福音》作为全曲的基础,《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首是表示人类对耶稣基督受难的痛苦与悲伤,在此气氛中结束全曲。而《约翰受难曲》的终曲则是祈求上帝差遣天使,在我们生命将终了时,接收我们的灵魂,使我们能看到上帝的荣耀。《约翰受难曲》的主题是“基督在拯救中所得到的胜利”,而《马太受难曲》的主题则是“沉思人类所得到的拯救”。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一句话是“成了”。巴赫在《约翰受难曲》中,为表示基督已经为人类牺牲,“成了”这一句编成女低音独唱(第五十八段“成了,成了”),开始时速度缓慢,清楚地唱出“成了,成了!一切受感动的灵魂可以安息了”;中间突然速度加快,女低又唱出“犹太的英雄战斗获得了胜利”,全部有弦乐合奏并伴以低音大管,用以描绘耶稣从死亡中得到的胜利。《约翰受难曲》的最后一段,第六十八段,巴赫原来是要安排一首合唱曲作为终曲,但后来还是以他喜爱的一首众赞歌来结束全曲。这首“上主啊!当我的肉体生命将要完结时,请你差遣你的天使,将我灵魂接入天堂……使我将来能够看到你的荣耀”,全曲最后在辉煌的和声中结束。(

6,求音乐鉴赏文章

音乐的味道 人类的感情丰富而敏感,生活的一点一滴都会拨动我们的心弦,引发人类最初的感动和想望。于是有了音乐,音乐成了我们最好的宣泄方式,音乐里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把我们的内心世界张扬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音乐可以倾诉,有倾诉者便有了倾听者,用一颗细腻温柔的心去倾听那一片无边无际的广阔内心世界,和音乐共起伏,和音乐背后那一颗心同忧共苦,享受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里所承载的酸甜苦辣。 我愿意是一个倾听者,一个表面默默,内心狂热的倾听者。 和谐而美丽的下午,一个人在窗前独坐,品一杯香茗,戴上一只精巧的耳机开始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走进那或是低沉悠扬,或是激情澎湃的歌剩中,打开歌者紧掩的心扉,去感受他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音乐里,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飘渺恍惚,却也让人感到亲切温馨。或许我们并不能像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在一曲美妙的高山流水里演绎了友谊的最高境界,最终结为音乐的知己,但至少,我的新可以在那里寻找短暂的栖息,拥有片刻的宁静,产生心灵的共鸣,得到灵魂的慰藉。音乐就像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抒情诗,总给人留下冗长的回音和无限的遐想,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它不仅在心头萦绕,而且在心头回荡,它启迪我们,让我们欢欣鼓舞,热血沸腾。 音乐给了我们另一个世界,一个想要多大就有多大的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搁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快乐成长。音乐的世界虽然飘渺,却洋溢着激情,虽然平实,却充满芳香,虽然遥远,却绽满感动。让我们的心在音乐的世界里碰撞,击出朵朵灿烂的火花,在你我心头长开不败。 采纳哦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所谓的音乐的定义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但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1、流行音乐能引领潮流,琅琅上口。 2、歌词内容贴近生活。 3、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形式自由。 4、听流行音乐能够纾缓情绪,解闷。 5、歌曲容易学,掌握它不需要扎实的音乐基础。 6、流行歌手很酷,因为喜欢歌手再喜欢上流行音乐 1、流行歌曲的特点。通俗歌曲的内容长取材于日常生活,歌词的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结构短小、易唱易记,富于娱乐性,易于在群众中传播。此外,因其篇幅短小,作品手法简单,即兴性较强,故通俗歌曲的作者和出版商出新很快,一些当红歌曲几乎都有新盒带问世,并具有广阔的市场。 2、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流行歌手大多有自然独特的演唱风格,虽然现在的歌手大多也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但他们更善于运用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来演绎歌曲的情感,或如注如诉“悄悄话”似的感觉,或近乎疯狂的嘶裂式的喊唱,伴以强烈的节奏与动作的表演,加之一些新奇的装束的打扮都会被学生所盲目崇拜和模仿。 3、新闻的宣传作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使音乐的大众化成为现实,它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欣赏趣味并具有导向性,如电台、电视台的流行金曲榜,热线点歌台,娱乐无极限等娱乐节目。加之对流行歌曲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歌迷会”、“发烧友”等等。如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可谓形成了一个围圈。 4、应试教育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尽管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快素质教育步伐”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升学压力还是牢牢地禁锢着学生,使之情绪波动很大,需要寻求一种解脱心理压力的途径,而流行歌曲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这种心理需求。有的人情愿花上几百元钱去看一场歌星的演出,就是为了能和歌星一起或唱或跳,借助流行音乐来调剂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或许也该感谢流行音乐,是它陪伴我们走过了那一段艰辛的路程,寂静的深夜里,只有音乐在聆听我们的内心,从音乐中体味到各种辛酸,抒发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尽管有些是我们不能领略的,可依然像个老朋友一样,偶尔回味一下老歌,那种亲切感也就不言而欲了,这种感觉的深入还要来源于这次流行音乐欣赏。从王菲到许茹芸,从理查德到张信哲,都是我很喜欢的,这里,我更要说得是理查德。对于钢琴曲从小就有少不了的喜爱,也许是那个时候的限制,不能学习钢琴,对我来说总是个遗憾,但是心里一直都有这个小小的萌芽,高中时从同桌那里知道了最流行的钢琴曲就是理查德的了,就去买了那么一盘磁带,《星空》是我最爱听得,那让我仿佛身处寂静的夜空下,漫步在空旷的路上,体会到宇宙的其实真正的音乐并不是创作的,而是浑然天成的天籁之音,我听过无数的声音,无数部用心创作的音乐作品,但是其中揉进了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意愿,不再是那一份自然的初衷。但是自从听了另一个声音之后,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这个名字就是刘欢,一个踏足于影视歌坛与西方乐殿的音乐人。一向喜爱看动画的我偶尔一次听到他唱的主题曲《天地在我心》,那声音忽轻吟,忽高亢,实在令人动心,仿佛使人置身于那个世界,山、水、树、花、千里草原,五彩缤纷,山路崎岖的,山林茂密的,鸟儿,树儿,风,花在合奏着什么,也许这才是刘欢带来的,除天籁之音外的生命之声,一切仿佛在刹那间拥有了生命,处处生机盎然,鸟在叫,花在笑,草在摇,风在吹,处处欢声笑语,处处漫天歌舞,使人仿佛置身于灵境之中,享受着这一份独特的生命。他在用生命演绎着那支歌,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生命的音符。像是阳光拥抱了水珠,创造那绚丽的彩虹,像春风亲吻了雨露,创造出那蓬勃的万物,其实,就像他的声音一样,生命回归了自然,那才是永恒的渴望。 无垠……这或许为我后来会喜欢轻音乐有个合理的解释了吧。

7,怎么鉴赏音乐

这个基本有定论,科普兰有关于欣赏音乐的精辟论述,一般世界上都接受他的观点,大致是这个意思: 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 1、美感阶段; 2、表达阶段; 3、纯音乐阶段。 1、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2、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绪。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动听,就愈难找到能使你完全满意的言词来描述它。是的,你当然知道它是快活的还是悲哀的。换言之,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感情的框框。现在进一步研究一下悲哀的主题,尽力抓住它的确切的悲哀的性质。是悲观主义的悲哀还是听天由命的悲哀;是致命的悲哀还是带微笑的悲哀? 让我们假定你现在很幸运,你能用许多话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如果那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本要期望它都意味着完全相同的事物。 当然,主题或乐曲不必只表现一种情绪。以《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主要主题为例,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叙述的也不只是一件事。然而不管是谁听它 , 都会马上有一种力量的感觉 , 一种有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单纯出于演奏的强大音响。这是主题本身所固有的力量。这主题的非凡的力量和活力给听众的印象好像是发生了一项强有力的声明。不过决不要试图把它归结为“致命的生命之锤”,等等。这就是麻烦开始的地方。音乐家在激怒中说音乐除了音符本身之外什么也不是,而非专业音乐工作者则过分焦急地渴望着任何可以使自己更接近于这首乐曲的涵义的解释。 3、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是纯音乐的阶段。 当一个人在街上稍微注意地聆听“音符”时,他很可能会提到这支旋律。他听到的是一支美妙的旋律,或者不是,一般地说,他就不再去想它了。其次他注意到的很可能是节奏,特别是如果这种节奏令人兴奋的话。而和声与音色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到它们的话。至于这音乐是否有某种明确的形式,他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 我们大家都应当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人们使用的是实际的音乐素材。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聆听这一切要素就是在纯音乐的阶段欣赏音乐。 让我再重复一遍,我们是为了听得更清楚才把聆听音乐机械地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的。实际上,我们从来不单独在一个阶段上聆听音乐。我们所做的是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同时以三种方式聆听。这不需要思考,凭直觉就会这样做的。 与我们坐在剧院里看到的情况相比较,也许会搞清楚这种直觉的相互联系。在剧院里,你会注意到那些男女演员、服装和道具、音响和动作。这一切都会使人感到剧院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并构成我们对剧院的反应中的美感阶段。 从你对舞台上发生的事情的感觉中可以得出在剧院中的表达阶段,你被感动得产生怜悯,兴奋或快活的情绪,这种台词之外的、舞台上的某种令人激动的东西所产生的总的感情,与在音乐中的表情的性质是相类似的。 剧情与剧情的发展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纯音乐阶段。剧作家在塑造和发展角色方面与作曲家在创作和发展一个主题方面所采用的手法完全相同。你将根据你对这两种艺术家在处理素材的手法方面的认识程度成为一个更明智的聆听者。 可以明显地看出,常去剧院的人从来不会分别地意识到这些要素,他同时意识到各个方面。这个道理也适于聆听音乐。我们同时地、不加思考地在这三个阶段上聆听。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希望音乐向这一方面进行,又注视着音乐向另一方向进行——就像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那样;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要同时具有主观的和客观的态度。 所以,应当更积极地去聆听。不管听的是莫扎特的还是埃林顿公爵的作品,只有当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不抄了,否则恐怕要追究我的侵权了,楼主搜索一下科普兰和黄自的名字,有很详细的表述的。
文章TAG:音乐赏析怎么讲音乐音乐赏析赏析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