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结 > 年终总结 > 小班音乐活动怎么上,幼儿园如何上歌曲的流程

小班音乐活动怎么上,幼儿园如何上歌曲的流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4 14:06:38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幼儿园如何上歌曲的流程

先导入今天要教的歌曲,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比如说先可以给小朋友听你要教授的儿歌,或者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接下来用拍手或者身体各部位让小朋友记住儿歌的大致歌词和曲调,接下来就可以用游戏让小朋友练习重复儿歌,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你的问题太多了亲 你去幼儿园没有工作经验 学校肯定会安排你跟班的 不会让你单独带班 跟老师一段时间你就会学到很多东西 小中大班上课时间不一样 内容为五大领域 建议你看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如何上歌曲的流程

2,怎样上好幼儿园音乐课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

三、寓教于美音乐教学除了对幼儿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用一切美的因素,诸如良好的教学环境,美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为孩子创造一种音乐意境。在教唱新歌《小树叶》时,我先让幼儿聆听主旋律,使孩子们在美的旋律中产生遐想,为教授新歌作了铺垫。此后,我又根据歌曲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意境变成生动的画面,同时介绍歌名及内容,使幼儿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理解。然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让幼儿初步掌握作品的情绪及演唱方法,幼儿基本学会后再进行表演唱,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概念。总之,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教师只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 活动的兴趣。实践证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怎样上好幼儿园音乐课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

3,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如何开展音乐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建者奥尔夫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儿童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能够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儿童创造精神(即兴性)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这样能够增强儿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如何开展音乐活动

4,如何有效开展小班艺术领域音乐教学

艺术领域(音乐 小班歌曲教学) 小 青 蛙 找 家 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愿意和大家一起歌唱、游戏。 2.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初步感受“XX;XX X”的节奏型。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教学重难点分析:节奏练习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些难掌握,这次节奏活动所选择的歌曲里有两种明显的节奏性“XX”“XX X”,需要引导幼儿区别,并用身体动作来为歌曲配伴奏。需要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这两种节奏型。 教学准备:知识储备,幼儿需要认识青蛙,了解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音乐、节奏图一张,歌词图一张,头饰,图片,地上铺着大荷叶(可以让幼儿站进去)。 教学过程:一、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初步感受两种节奏型。 1.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很多动物,现在我就来学一学,请你来猜一猜它是谁?(小猫、小狗、小青蛙等)幼儿说出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及走路方式,并试着按节奏型模仿。 2.认识节奏图 ,出示地上的节奏型“XX/XX/XX/XX/XX X/XX X/XX X/XX X/”,学青蛙跳着有节奏的行走,强调“XX和 XX X”的区别。 3.请幼儿个别练习节奏。 二、出示图(哭的青蛙) 1.你们看,它怎么了,请你想一想它为什么哭呢? 2.介绍青蛙,知道它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三、看节奏图,初步了解节奏规律。 1.根据歌词大意,按顺序贴歌词图片。 2.听伴奏,学唱歌词。 四、学唱歌曲 1.听着伴奏唱歌曲。 2.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唱歌。 五、游戏《小青蛙找家》 教师;小青蛙回到了家,真高兴呀!现在我们都来做小青蛙,一边唱歌一边去找家,当歌曲唱到“家”这个字时要快速跳到“荷叶”上。 幼儿游戏,教师小结,鼓励有进步的幼儿。 教学评析;小动物是幼儿所喜爱的,而小动物的叫声也是小班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在这次活动中,巧妙的利用了幼儿对小动物叫声的兴趣来学习节奏型,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 活动开始就用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叫声作为铺垫,让幼儿在尝试和模仿中感受到学习节奏的快乐;看到有幼儿兴致所至,随即出示流泪的青蛙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在情境中引导幼儿看着歌词图学唱歌曲,用身体动作来配合伴奏,巩固了节奏型:游戏环节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将故事,游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感知。有而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表现活跃,很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育目标。以上是一篇导学案,望采纳。

5,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

一、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让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恰当的选材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动植物类、自然现象类等这些都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绘画、乐器演奏、唱歌、敲击节奏等)再现,会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的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 (1)将故事和情景表演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故事、情景表演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音乐活动中也可以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故事,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辅以幼儿喜欢的情景表演形式,让幼儿在演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表演进行演唱。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幼儿先两个一组交朋友,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记住了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轻松。这两种方法在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2)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音乐活动用中利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幼儿看到图片上的内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义。另外在欣赏,打击乐等教学当中,图谱也是经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3)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将视听完美地结合,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4)将游戏活动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一日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5)将绘画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绘画能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中。结语:总之,在幼儿园音乐课中,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6,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活动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将以观察到的现实音乐教学做以探讨。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以及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开展,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部显示特征是指本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而教学目标的重点又是否正确科学,有没有体现对孩子的乐趣培养。 2.所谓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从中可以发展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时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既然音乐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教师组织的每个音乐活动就要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活动要有效的开展,让幼儿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像和创造。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还停留在“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处处可见。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 ,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 。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 , 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 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 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 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征,音乐活动内容侧重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安排,每项音乐题材如韵律、歌唱、欣赏、游戏等音乐类型的开展要同其它学科有机渗透,各项类型也可互相结合学习,一切的原理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今的音乐教材种类较多,这就给教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而本市园内使用的幼儿教材中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多搜集查找适合幼儿园大中小各年龄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幼儿园课程指导》和省编教材。 教师选中一个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将学习侧重点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可以参考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歌舞活动》和《欣赏音乐》《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及许老师的其它音乐活动书,和美国《妙事多音乐花园》的3-6岁音乐。那里有许多适合现今幼儿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这已特点。自由的展现自己,更和谐地融入音乐中去,如《太阳出来了》它非常能调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的获得了歌唱的兴趣,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此歌曲又能较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歌曲,因为前因关系的歌词和四四指的稳定性让幼儿能较自然和喜悦进入角色。而《妙事多音乐花园里》的音乐节奏感强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创造力,从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里选些适合幼儿的音乐。进行有效整理,把韵律活动、欣赏、打击、歌唱活动归类,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合理安排。将各项教学内容结合主题开展,但也不能为主题教学而约束,在适合主题教育的情况下要注重它能否给幼儿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 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

7,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为前提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 一是了解幼儿。幼儿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因此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其中的《化蝶》片段优美舒缓、回味无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解读,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过PPT演示,让幼儿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并通过模仿蝴蝶飞的动作感受乐曲优美的意境,在动静交替中达到欣赏的目标;中班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两只蝴蝶相知相伴、相亲相爱的情感,并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句的起始;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同样以《梁祝》为例,我们一般选择《化蝶》片段,而很少选择《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于“抗婚”所表达的奋争、无奈、悲愤交加的情绪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对过程的关注为要旨 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美化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中,在幼儿首次欣赏时,由教师独奏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筝曲时而婉转柔和、时而铿锵有力的特点。第二次欣赏时,教师运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乐曲开始部分,展现给幼儿的是日出东山、宁静的湖泊、摇曳的渔舟的动人画面,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古筝的声音悠远回环,营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鸟栖息的优美场景;乐曲中间高潮部分,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渔民欢乐的生动画面,听到的古筝乐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幼儿的情绪也高涨和激动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欢乐;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展现的画面是归舟远去、皓月当空,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月色的幽静,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赏时,教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音乐营造的不同情感。幼儿在教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身临其境,情感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十分自然地跟着音乐模仿起渔民拉网的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如果说“听”能引导幼儿对音乐形象展开初步联想,那么“动”则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因此,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让幼儿模仿狮王威武出行和仰天吼叫的情景,幼儿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在欣赏中国民乐《金蛇狂舞》时,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模仿两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循环体结构,幼儿在昂扬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中用动作展现龙舟竞渡的情形,对乐曲的感受更为深刻。 关注幼儿想像表达的过程。音乐的想像空间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绝对不是仅限于作品本身的内涵,而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过程。教师更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像空间,引发幼儿想像的迸发,从而将幼儿带入广袤无垠的大千世界。在小班音乐欣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乐曲的原意是表现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时脚被粘住,在逃跑过程中被泡泡糖的弹性反弹回原处的情景。但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滑滑梯呢!”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溜冰呢!”……幼儿的想像脱离了作品的本身,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快乐地滑滑梯或溜冰的动作,使整个活动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中达到了高潮,幼儿也体验到了想像和创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以情境的创设为主线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音乐欣赏的水平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华。一般来说,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幼儿的欣赏习惯和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梦幻曲》时,教师选用了童话《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进柔美抒情的梦幻世界,从而激发出幼儿内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了。”有的幼儿说:“我感觉到月光洒到了我身上,感觉特别舒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光线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能增加音乐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在乐曲开始部分用暗一点的光线表现森林的神秘,在中间部分增加亮度表现精灵舞蹈的欢乐场景,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将光线逐渐变暗,营造小精灵渐渐远去、森林恢复平静的场景。在光线的辅助作用下,幼儿在模仿小精灵舞蹈时自然欢欣雀跃,在表现小精灵远去时又自觉调整动作,用轻柔的动作代替刚才欢快的舞蹈。 图画创设情境。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在欣赏民乐《平湖秋月》时,教师将活动室内布置成一个以国画为主题的场景,画面上或一人举杯邀月,或二人相对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间虫鸟成趣,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自由地展开想像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动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洒脱、写意起来。 桌椅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桌一椅也关情,幼儿桌椅的摆放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如,幼儿欣赏《叫卖小调》时,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设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师带领幼儿站在小街两旁模仿小贩叫卖的声音,幼儿很快找到了感觉,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片叫卖声。在桌椅变化的集市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评价着、成长着,平凡无奇的桌椅创设的情境产生了生动的教学效果。 音效创设情境。音效是指现代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如,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揉搓报纸模拟风雨声、敲击盆桶发出“雷电声”等。音效创设出的情境既能帮助教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重要音乐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现以林虹教师参加市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获得第一名时的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一、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作品 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是进行有效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促进幼儿深入感受、主动表现和积极创造的前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 1、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是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而且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出音乐中所表现形象。如,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的音乐选取了法国圣桑的名曲《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有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仿佛让我们看到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快活地嬉戏。因此,我们选择此乐曲开展欣赏活动,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趣味性、游戏性很强,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材料。 2、切合幼儿的音乐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切合幼儿生活经验而开展的音乐活动有利于让幼儿借助经验发挥想象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活动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幼儿丰富相应的生活经验,并唤醒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为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作准备。例如,音乐欣赏《水族馆》活动中,教师事先与幼儿讨论的小鱼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小鱼的不同生活情节。教师组织幼儿到“水族馆”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小鱼在水里游动,让幼儿观看了水族馆视频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动时,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就使得幼儿的学习重点十分突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音乐的听辨与理解上,当幼儿安静地聆听着时而舒缓、时而快活的乐曲旋律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回忆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的情景……这样,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学习难点过多而造成幼儿注意力分配的不足。二、教学过程应优化教学手段  要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活动过程中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丰富和深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1、听音乐的节奏、旋律,有效感受音乐的美。对于结构工整、简单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幼儿对音乐形成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后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分段欣赏,逐步深入帮助幼儿体会音乐中表现出来的美。在“水族馆”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赏时,用合适的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种层层深入的整体欣赏不断加深对《水族馆》旋律美的感知。2、看图谱理解音乐旋律,有效表达情感。面对抽象的、转瞬即逝的音乐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象——将抽象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形象化表达。[htk]如,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这个教学活动,在平缓的旋律中,教师用一条线代表音乐中的一个乐句,几个相同的乐句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乐段。波浪画得比较慢、比较大,它表现各种水草;波浪画得快、密,它表现鱼儿在游戏的状态;用圆圈代表鱼儿吐泡泡的乐句。通过这种具体、形象化的图谱,幼儿能够逐渐发现音乐的起、承、转,听出它细微的变化,音乐形象也会逐渐丰满和生动起来。这是教师根据音乐结构、内容、情绪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幼儿的音乐经验来设计的图谱。这样,幼儿能够更容易理解、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3、做音乐游戏,有效表达对旋律的理解。  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音乐游戏让幼儿感知音乐。其形式有:一种是音乐表演游戏,是让幼儿跟着音乐徒手进行的,并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种是音乐操作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道具跟随音乐进行的游戏。如,在幼儿初步理解《水族馆》音乐后,我们以有趣的游戏介入,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海底之中。幼儿佩戴头饰,扮演“小鱼”“水草”,游戏规则是: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的动作。当音乐缓缓响起,请幼儿听音乐并找出各自的音乐形象。幼儿很快分辨出旋律优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乐活泼的是小鱼弟弟,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做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将“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 等诙谐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以极高的热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的体会。4、借助于体态动作,使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 音乐欣赏是听觉活动,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是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如,《水族馆》教学活动中,b段音乐轻快活泼,律动性强,但速度很快。首次执教时教师让幼儿自由学小鱼,幼儿各学各的:幼儿跳得气喘吁吁,还是跟不上节奏;对活动进行优化后,我们在地板上贴上圆点,让幼儿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着圆点边跳,动作与节奏合拍,也能表现出b段音乐热烈欢快的效果。同时,我们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与水草交往,如给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对水草点头等。5、适时的语言引导,有效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语言的手段,能够让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教师根据《水族馆》的旋律特点,尝试编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确提示作用的小故事来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在a*b*段式音乐中老师是这样讲的:水族馆住着许多的水草和小鱼,水草在水里轻轻地摆动,小鱼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小鱼和水草在水里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里游来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个故事简单明了,突出的情节与音乐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集体听音乐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关经验。以上两个方面,是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有效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
文章TAG:小班音乐活动怎么上小班音乐音乐活动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