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结 > 工作总结 > 小朋友抢玩具怎么教育,争抢玩具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小朋友抢玩具怎么教育,争抢玩具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8 05:21:15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争抢玩具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培养孩子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孩子,遇到事情要学会用语言解决。如让幼儿知道幼儿园里的物品和玩具都是属于大家的,让皓皓和所有的孩子都明白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如果想玩别的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可以与他人商量。平日里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让孩子学着一起玩,轮换玩或交换玩。

争抢玩具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2,孩子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玩具应该如何教导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个疑惑,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游乐场玩的时候,孩子总是抢别人的玩具。教育过、也打过孩子,可还是没有效果。反而逆反心理更严重,那么这时候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呢?一、培养物权概念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物权概念,让他区分我的和别人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玩具是其他人的,并不是属于你。纵使你再想玩,只要别人不同意你就不能强抢。孩子的东西如果别人想要的话必须经过孩子同意,纵使是家长也没权利强迫孩子将东西借人或者送人。教导自己家的孩子,玩别人的玩具前要先询问,要经过别人的同意,也要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拒绝。二、建立竞赛机制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那个玩具都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家长不妨提议比赛,谁赢谁可以获得奖品。随意一个简单的游戏,往返跑、回答智力题等等,赢家可以获得玩具。记得给没赢的小朋友一个精神奖,或者给其他东西安慰下。这个方法不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化解了之前争抢玩具的紧张情绪。三、教孩子学会分享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再引导他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孩子真的不想分享也不要勉强,家长也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四、教他正确交往家长多教孩子简单的交往语言,提升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平时给孩子多讲讲故事,在故事当中,穿插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当小明想要玩小红的玩具时,小明可以对小红说,“把你的积木给我玩一会儿好吗?”、“我们一起玩可以吗?”通过不断重复,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明白。只有对方愿意把玩具给自己玩,大家才可以开心地一起玩耍。

孩子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玩具应该如何教导

3,孩子爱抢夺东西怎么教育

两岁左右的宝宝都是这样的,他们认为看到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妈妈一定要多对宝宝说要和其他宝宝一起分享,经常让宝宝多和其他宝贝一起玩,时间长了就好了。
孩子都是这样,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好的。不过要学会和平相处,大家一起玩儿才好。
这也许是孩子一种和朋友的交往方式,他还小不知道怎样正确的跟别人交往,可以每次出门的时候带一件自己的玩具,跟小朋友交换着玩

孩子爱抢夺东西怎么教育

4,有的小朋友总是抢我们孩子的玩具我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总不能

这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面对这种熊孩子,建议与其家长沟通。教育自己的孩子,吃亏是福,但不能无限制的吃亏,付出。如果一直被抢走,孩子会出现一种弱者的表现,别人要什么都给。有些时候,自己能给予的,可以教育孩子去给予,帮助别人。如果出现抢东西的,不友好的,有种欺负性质的,那就要教育自己孩子说不,可以友好的跟我借,但不能直接抢!抢出现的是家长教育管理孩子的疏忽,这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还不懂事,分不清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别人的,这个时候是最佳的教育机会,教他分清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个体,这个世界上自己仅是其中的一份子,和大家一样。我看过报纸说,这个时候教育宝宝要适当的训斥,千万不可因为疼爱而过于娇纵,当然也不可以打骂得太厉害,小宝宝也会有情绪的哦~~总之,做父母的要慢慢与孩子沟通啦

5,如何纠正幼儿争抢玩具

如何解决幼儿抢玩具的状况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的童年中基本上都是在玩中度过的,而幼儿和玩具游戏的时间占大部分,因此在玩玩具时,就易出现争抢玩具的状况。 争抢玩具易导致意外地发生,也会破坏幼儿的人际交往等情况,因此如何解决幼儿抢玩具的问题应引起大家的思考。一、幼儿抢玩具的原因1、幼儿并不懂得物品归属的含义 也就是说幼儿对物品归属的概念不清晰,不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成为自己的。2、幼儿非常喜欢这个玩具想要成为自己的玩具 幼儿在非常喜欢这个玩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再还给小朋友。3、幼儿觉得在玩时玩具就是自己的 幼儿再借别人的玩具玩时,在没有玩完之前自己认为玩具就是自己的。4、幼儿太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幼儿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分享,形成了“唯我独享”的 心理二、幼儿抢玩具反映出的问题1、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好2、幼儿在家太过娇惯3、幼儿没有建立好规则三、解决幼儿抢玩具的方法1、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2、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3、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冷处理四、如何改善幼儿抢玩具的状况1、在教师方面:1)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2)在玩玩具时确立好规则3)注意培养幼儿分享的习惯4)在出现问题时应正确的引导2、在家长方面:1)教幼儿怎样正确的与小朋友交往2)在家中与幼儿游戏时也要确立好规则3)及时的帮幼儿解决问题并教与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总结幼儿抢玩具的现象一般在两岁左右,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我们应该注意通过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尽快的帮他改正,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尊重别人。六、教研总结 通过本次教研和老师之间的讨论让我学到了更多的改善幼儿争抢玩具的方法如:玩玩具前的小儿歌,每个人每次玩玩具的数量、种类,教师的任务引导建立规则等,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声音小,有点紧张,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上不够全面,没有进行扩充只对中、小、托进行了分析,没有扩充到大班孩子的争抢别的东西时应该怎样解决,所以在以后的教研中我应该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要在解决和分析方面再加强再完善。

6,在幼儿园小朋友抢玩具要怎么引导

1、抢玩具的危害 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游戏离不开玩具。从孩子登台亮相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其年龄尚小,分不清玩具是属于自己的还是伙伴的,只想拿到手就玩,难免就会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甚至达到如果争不到就大哭或大声吵闹的程度。如果不正确引导,见玩具就争抢,时间一长,见东西就抢,就出手伤害同伴,家长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孩子自己自私自利的思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帮助孩子形成物权意识 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依我之见,孩子家长应学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明白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属于别人的,没有经别人的允许,不要随意去碰,不是只要见到玩具都要想去拿,都要想去玩,让孩子自小就对物权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正确的意识,并意识到要爱护自己的东西,懂得维护正当的权利,有“尊重他人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不然的话,听之任之,将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培养和性格的发展。3、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别人的孩子手中有玩具,而自己孩子没有这样的玩具,小孩子又希望能够得到,哪该怎么办?首先应该和孩子进行正确的沟通,说服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说清楚只有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还能够得到其他孩子的玩具来玩。慢慢的孩子就懂事了,懂得了分享的重要性,如同手中的一个苹果或者其他的食物,家长都要引导孩子分享跟他人一样。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懂得和他人协商,才能够逐步懂得基本的游戏规则和规矩,学会有礼貌。 4、弄清楚“偷”、“抢”和“借”的区别 由于孩子年龄还小,早上起不来弄清楚“偷”、“抢”和“借”的概念。但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行为,正确进行引导,让其明白哪些是属于不当行为。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或抢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明白“偷”、“抢”错误的行为和做法,需要对这种行为负责,经历多次说服教育仍然没有效果,家长可以给孩子适量、适当的惩罚,让其有过对和错的概念。对于孩子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要求及时归还,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最后,我想通过效果良好、气氛融洽的家长与子女的对话,采取一些亲子活动的方式,增强沟通,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品质和性格,一定能使子女很快健康的成长。

7,孩子喜欢抢别人的玩具要怎么办

当父母领孩子去做客,或是同事亲友领孩子来访,小孩子在一起玩非常高兴,但常会发生争抢玩具这类不愉快的事,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对方的东西。反之,他们却从不肯大方地交出一件他们拥有的东西,他们死抱住不肯放手或是互相用力撕打,抓挠对方,以维护自己占有的权利。一旦不能战胜对方,东西被抢走,他们会放声大哭,寻求支援。这种现象,在一岁前或三岁后的孩子们身上,表现都不如此强烈,这和儿童的活动方式,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个体活动。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也会发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但矛盾一般不会激化。有时,孩子甚至会自动将玩具扔掉,或者递给别人。当然,如果他吃奶时,奶瓶被抢走,他会大喊大叫,这在双胞胎之间常发生打闹,因为没奶吃会危及他的生存。  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发展,不仅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且头脑中有了物主代词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这时,其占有欲方面的表现,不象2岁左右的孩子那样突出。  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活动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就活动的发展看,3岁前儿童主要是个体活动,3岁儿童有一种强烈地要求相互交往的愿望,儿童也产生了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的愿望,群体活动增多。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例如,玩皮球,你扔过来,我扔过去,不论皮球属于谁,在玩的过程中,皮球必须在两人之间交往,如果一个人死抱住不放,就玩不成。  孩子本身的交往的活动,促进了孩子对物的交往的必然性认识。另一方面,就语言发展看,这时孩子不仅掌握了我的和我,同时也掌握了你的、你和他等。当孩子仅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独立存在,仅仅懂得我的含义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是,当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和力量,同时,懂得在我之外,尚有你和他,情况就大不相同。他逐渐意识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个现实。这时,抢夺玩具的现象就会减少。  2岁左右的孩子,偶尔抢夺了别的孩子的玩具,或不肯拿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也不必担心。这并非强盗行为。随着他的知识经验的增长,交往愿望的日益强烈,语言的发展等,他会自行克服这种毛病。如果孩子经常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则需要父母适当注意。可以让他多与稍大于他的孩子在一起玩,较大的孩子懂得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制止他的抢夺行为。反之,如果孩子的玩具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孩子无力保护自己,父母则应避免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并设法引导他,在和小朋友相处时,大胆些,泼辣些。  2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正常的心理。当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玩具时(尤其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应强制他礼让给别人。如果每次你都要他不情愿地礼让,孩子会觉得,不仅小朋友,连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想抢走他的东西,这会促使他占有欲更强。正确的方法是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从中再想一些可以让他们分享玩具的玩法。  例如:一辆小汽车,两个小朋友对开;一辆三轮车,一个骑,一个推,达到分享的目的。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学会分享尤其重要。在家中,家长就要培养孩子从小习惯和别人平等生活。例如:吃粮果或点心,父母就要有意识地人人分到,不能光让孩子一人享用。有好吃的点心,新的小人书,父母也要鼓励孩子拿出去和小伙伴一起吃,一起看。使孩子顺利渡过这一时期,朝正常的方向发展。因此,只要教育得法,一山是能容二虎的。

8,如何对待幼儿园中抢玩具行为

幼儿园各种大小玩具,是大家都可以玩的,但幼儿多数是你不玩的我不想玩,你玩的我偏偏也想玩,所以经常出现“抢玩具”行为,对待这样的行为我们要做到三点:1、讲清道理,明辨是非。老师要向他们讲玩的规矩,教育他们讲文明礼貌,相互礼让,然后分出谁先玩谁后玩。如不让步,就令其暂停玩耍,让旁边想玩而不争夺的孩子先玩。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道理,懂得礼让,效果很好。2、调整需要,培养礼让。在抢夺玩具中,有时是双方同时抢着一种玩具,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有时是一方玩的时间较长,另一方等不及发生争夺。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孩子,你是好姐姐、好哥哥么,是咱们幼儿园里的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呀,让小弟弟先玩,小弟弟玩好了再你玩,这才是好孩子……”这样讲了以后,孩子会高高兴兴地把玩具让出来。因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现在老师说他是好孩子,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就会很乐意地把玩具让出来。我把这叫做“调整需要法”。孩子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得到荣誉、赞扬是最高层次,是精神需要;能玩一种玩具是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为了获得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就宁愿舍弃低层次的需要。这“调整需要法”既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又能引导孩子懂得谦逊礼让,向高层次需要攀登,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有很好的远期效应。3、调整时间,科学安排。当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容易引起争执发生事故。解决的办法是:不能查数的,排列成队,按次序进行,例如溜滑梯。能查数的如荡秋千,定出一人荡多少次,互相查数,玩的次的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玩的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也在欢快的玩乐中形成。
幼儿园各种大小玩具,对幼儿来说都是公有的。每个孩子都可以玩。从整体看,各件玩具与幼儿整体相比,人多玩具少,是必然的。可孩子们不管这些,他们却偏偏是你要玩我也要玩。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一个玩具下面聚集着几个孩子。这就很容易出现因争夺玩具而打闹。但这时候又正是对幼儿进行自觉守纪教育、谦逊互让教育、集体教育的好时机。我们的作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讲清道理,明辨是非。为确保安全,对幼儿经常进行玩玩具的安全教育和遵守规则的教育,让幼儿懂得不能争先恐后,注意安全,乐在其中。有少数孩子互相礼让做得差,特别是刚入园的新生,争夺玩具现象时有发生;对那些违背规矩,持强抢夺玩具的孩子,老师就向他们讲玩的规矩,教育他们讲文明礼貌,相互礼让,然后分出谁先玩谁后玩。如不让步,就令其暂停玩耍,让旁边想玩而不争夺的孩子先玩。有时孩子中有意无意发生打人现象,老师先分清是非讲清道理,然后让打人者向对方赔礼道歉。若两人都动了手,则令先打人者先赔礼,后打人者后赔礼,使孩子知道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错误的。这样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道理,懂得礼让,效果很好。 2、调整需要,培养礼让。在抢夺玩具中,有时是双方同时抢着一种玩具,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有时是一方玩的时间较长,另一方等不及发生争夺。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孩子,你是好姐姐、好哥哥么,是咱们幼儿园里的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呀,让小弟弟先玩,小弟弟玩好了再你玩,这才是好孩子……”这样讲了以后,孩子会高高兴兴地把玩具让出来。因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现在老师说他是好孩子,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就会很乐意地把玩具让出来。我把这叫做“调整需要法”。孩子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得到荣誉、赞扬是最高层次,是精神需要;能玩一种玩具是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为了获得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就宁愿舍弃低层次的需要。这“调整需要法”既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又能引导孩子懂得谦逊礼让,向高层次需要攀登,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有很好的远期效应。 3、调整时间,科学安排。当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容易引起争执发生事故。解决的办法是:不能查数的,排列成队,按次序进行,例如溜滑梯。能查数的如荡秋千,定出一人荡多少次,互相查数,玩的次的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玩的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也在欢快的玩乐中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见到玩具好玩就抢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此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好奇心强,见到好东西就渴望拥有的心理有关。孩子对“抢玩具”这一行为的对、错,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见到好玩的玩具就渴望马上玩,这种渴望常常使他忘记了“抢玩具”的行为是不应该的,再加上学前期孩子的道德认识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刚刚开始,所以行动在前、思维在后的表现在所难免。所以要明确孩子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而家长和老师此时需要做的是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引导。现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一.与他家长交流,寻求配合通过家长与老师积极沟通交流,家长保证积极配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刻给予提醒,坚决杜绝他的“霸王”行为。二.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当孩子再次抢别人的玩具时,用玩具的口吻说:“哎哟!是哪个小朋友弄疼我了,快—快—放开我!”接着对他说:“你看,把玩具抢痛了,玩具宝宝要不喜欢跟你玩了。”然后组织全班讨论: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办?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让他进一步认识“抢”的方式是不行的。三.组织幼儿举行“快乐的分享活动”,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让每个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并向别人介绍自己玩具的名称、玩法,然后大家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特别是豪豪小朋友)谦让,学说“请你给我玩一会儿,好吗?”使幼儿逐步意识到玩别人的玩具必须征得主人的同意,这样的活动定期举行。四.通过讲故事,因势利导,教其学会如何同他人打交道先让班上的孩子听故事《三只熊》:一个小姑娘在森林里迷了路,走进一座房子,看见里面没有主人,就走进去,把桌子上的糖粥吃了,又把椅子坐坏了,又躺到床上去睡觉,房子的主人三只熊回来了,看到别人吃了他们的糖粥,坐坏了他们的椅子,弄脏了他们的床,气得叫起来,小姑娘吓得从窗口跳出去逃走了。听完故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三只熊不喜欢小姑娘?总结小姑娘没有得到他人的同意,就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所以三只熊生气了。接下来让孩子演小姑娘,表演如何用礼貌用语向三只熊要粥喝、坐椅子、睡他们的床。五.抢先制止“抢玩具”的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教育,孩子抢玩具的行为会明显减少,但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时而还有抢玩具的苗头出现。于是只要一有苗头出现,就走到他跟前问:“**,你是不是想玩他的玩具?老师和你一起去和他商量一下好吗?”这样不但制止了即将要发生的纠纷,同时对小朋友来说也是一次交往方式的练习。有时,我也会问他:“**,老师知道你想玩他的玩具,如果你去抢,会发生什么问题呢?”就这样让他自己先把结果说出来,这样会使他逐渐养成思维在前,行动在后的好习惯。六.激励机制,强化积极行为开始,每当小朋友一天内没犯错误,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后来,三、五天奖励一次,每当他有了点滴进步,总是给予鼓励。就这样,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孩子的“抢玩具”的毛病会渐渐改掉。
1. 这是孩子们在一起的正常现象,争抢更显得热闹,而且只要我们处理的好还能够增加小朋友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他们更好的玩耍。2. 切记大声呵斥或者斥责其中一方,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伤害,毕竟幼儿园的孩子都还小3.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放一些礼仪动画,玩具轮流玩的教学视频,这样更易于小朋友们记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从而进行改善。
幼儿园中发生“抢玩具”的行为比较常见的 ,如何对待和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不会发生危险和个人攻击行为的时候,只需要关注和任由幼儿自己处理就好,管理者不需要过多干预。2、如果在“抢玩具”的过程中有伤害、打架的行为,则需要制止保护避免伤害,同时引导小孩怎样无害化处理更好。3、“抢玩具”也是小孩社会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竞争与合作的需要,需要我们家长老师正确看待,避免过度干预。
幼儿园各种大小玩具,对幼儿来说都是公有的。每个孩子都可以玩。从整体看,各件玩具与幼儿整体相比,人多玩具少,是必然的。可孩子们不管这些,他们却偏偏是你要玩我也要玩。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一个玩具下面聚集着几个孩子。这就很容易出现因争夺玩具而打闹。但这时候又正是对幼儿进行自觉守纪教育、谦逊互让教育、集体教育的好时机。我们的作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讲清道理,明辨是非。为确保安全,对幼儿经常进行玩玩具的安全教育和遵守规则的教育,让幼儿懂得不能争先恐后,注意安全,乐在其中。有少数孩子互相礼让做得差,特别是刚入园的新生,争夺玩具现象时有发生;对那些违背规矩,持强抢夺玩具的孩子,老师就向他们讲玩的规矩,教育他们讲文明礼貌,相互礼让,然后分出谁先玩谁后玩。如不让步,就令其暂停玩耍,让旁边想玩而不争夺的孩子先玩。有时孩子中有意无意发生打人现象,老师先分清是非讲清道理,然后让打人者向对方赔礼道歉。若两人都动了手,则令先打人者先赔礼,后打人者后赔礼,使孩子知道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错误的。这样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道理,懂得礼让,效果很好。 2、调整需要,培养礼让。在抢夺玩具中,有时是双方同时抢着一种玩具,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有时是一方玩的时间较长,另一方等不及发生争夺。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孩子,你是好姐姐、好哥哥么,是咱们幼儿园里的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呀,让小弟弟先玩,小弟弟玩好了再你玩,这才是好孩子……”这样讲了以后,孩子会高高兴兴地把玩具让出来。因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现在老师说他是好孩子,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就会很乐意地把玩具让出来。我把这叫做“调整需要法”。孩子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得到荣誉、赞扬是最高层次,是精神需要;能玩一种玩具是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为了获得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就宁愿舍弃低层次的需要。这“调整需要法”既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又能引导孩子懂得谦逊礼让,向高层次需要攀登,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有很好的远期效应。 3、调整时间,科学安排。当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容易引起争执发生事故。解决的办法是:不能查数的,排列成队,按次序进行,例如溜滑梯。能查数的如荡秋千,定出一人荡多少次,互相查数,玩的次的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玩的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也在欢快的玩乐中形成。
文章TAG:小朋友抢玩具怎么教育小朋友朋友玩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