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设计 > 参考文献 > 来访者产生阻抗和移情怎么办,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

来访者产生阻抗和移情怎么办,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3-20 14:00:21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收到了,很荣幸为您解答!1、移情心里肯定是不安的,心虚的;2、这个时候尽早的断绝认为该断绝的关系就比较好的;3、感情讲究的是一心一意,没有心里的负担,心里的负担太多过得太累。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谢谢! 提问 我之前一直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心不干净见一个爱一个,见到异性就会觉得只是爱情,所以我一直很压抑自己告诉自己不能这样,结果还是很别扭让我上百度搜索说这是移情心理 回答 你这个还是需要自己控制,不能见一个爱一个,到了结婚怎么办,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伴侣的。 提问 其实我自己想想我也不爱那些人,但是遇到一个异性就会忍不住的联想到电视剧里的情节,然后我就会很压抑自己的心里感觉很别扭 回答 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太自恋呢 提问 我现在很清楚我明明不喜欢那个人但是我还是会忍不住了联想到,是不是爱情什么的,压抑都压抑不住 回答 有没有想过是这样的电视剧看的太多了呢 提问 之前有提醒过自己不要把电视剧当成现实,但是还是会忍不住的去想,我觉得是不是小时候太缺爱的原因 回答 这个也是有可能的,缺爱到了极限就会向反方向发展,疯狂的去爱别人。 提问 我感觉我可能是太缺乏父爱了,父母就是那种互相贬低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我也不爱那些人啊,也有可能我把那些人当成父爱了 回答 嗯,父爱的话为什么是移情呢,这好像更移情没有关系吧。 提问 那是什么啊,移情不就是说会吧自己缺少的爱移到其他人身上吗? 回答 嗯,缺爱一般会首先保护自我,而不是去爱别人。 更多11条 

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

2,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发现移情现象并将它运用到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的治疗师。他将移情定义为“患者在分析师身上看到了他童年和过去的某个重要人物的复活,因此把适用于这一模式的情感和反应转移到分析师身上”。即来访者将早年对父母的感觉、想法、情绪等,表现在与咨询者的关系上;或者将过去与重要他人的人际关系,重现在咨询者身上。 来访者对咨询者产生移情在咨询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管是哪一个理论取向或学派的咨询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访者的各种移情,因此咨询者要学会准确地判断来访者移情的发生,并能对来访者的移情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移情的处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进行,第一个就是要注意处理移情的原则;第二个是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来决定处理的顺序与方法;第三个就是进行直接干预,主要是通过提醒、揭示、解释与提问等方式来处理移情。 一.处理移情的原则 处理移情有两个基本的原则要注意: 1.咨询的初期不要进行移情的解释 因为移情现象一般是处于潜意识之中的,即使来访者在行动上已经将其爆发出来,但是他们本身也不知什么原因,而了解自己的过去经验和心理冲突有时候是另当事人感到痛苦的,所以在进行咨询的初期,咨访关系还未转变成为高度信任和安全的关系之前最好不要向来访者进行移情的解释,一般认为移情的解释之前应该有充分的情感协调和稳定成熟的咨访关系。 2.处理咨询关系先于处理问题内容 二.区别不同的移情现象 在这里区别对待不同的移情现象主要是指要区分移情的不同形式、不同表现、不同程度,并且应该似乎咨询的进程来确定移情反应处理的顺序和方法。 1.区别不同形式的移情 从形式上,移情可以分为正向移情和负向移情。正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在以往生活中某个给其快乐、幸福、或好感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正面的情感,这种正面的情感往往包括好感、喜欢、爱慕、依恋甚至爱恋。负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在过去经历中某个给其带来挫折、痛苦或压抑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负面的情感,这种负面的情感往往包括猜疑、不满、抵抗、拒绝甚至敌意。 一般的观点认为应该首先处理负向的移情,因为负向的移情发生后常会直接破坏咨访关系,甚至使来访者毅然中断咨询关系。但是对于正向移情也是必须给予密切关注的,咨询者要防止与来访者建立起不当情感的个人关系,而且咨询者也应该注意到正向移情也可能会发展成为负向移情,例如当咨询者无法满足来访者不符合现实的期望或者要求时,来访者可能会由喜欢变得讨厌咨询者,不再信任咨询者。 2.区别不同表现和程度的移情 对于移情的处理还要考虑其不同的表现,以及表现的程度如何。从移情的表现上,可以将移情现象分为直接移情与间接移情。直接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移情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表现出来的。这种移情较为直观,咨询者容易感受到以及觉察到。它往往是由来访者用言语直接表达出来的。间接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移情反应是隐蔽的、间接的表现出来的。这种移情较难察觉,通常通过来访者的表达和行为活动折射出来,但并不能明显观察到与咨询者有关。 一般认为,对于间接表达的、一般程度的或者不强烈的移情,咨询者只需要给予较少的注意就可以了,主要是进行监控,不让其发展为直接爆发的、强烈的移情;对于直接表达出来的、程度较为强烈的移情反应就要认真的妥善的对待,包括使用一些咨询的技巧来处理。 三、直接干预 注意了移情处理的原则以及区分了不同情况下的移情后就进入对移情的直接干预了,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干预的方法: 1.提醒来访者其行为已经背离基本规范或咨询关系的界线 2.直接向来访者指出其移情反应 这是指在让来访者知觉到并意识到这种移情反应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其指出,让来访者自己觉察到。例如:“你讨厌你的父亲,所以才将这种感情投射在我身上。”或者“你是否觉得你以对待你父亲的方式来看待我?” 3.使用解释来促进来访者的领悟 咨询者使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表明其对咨询者的感情、态度和防御机制,以及在咨询关系上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可能是来访者在咨询者身上投射了过去某一重要人物的感情,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出现的移情现象。 应该注意的是,这三种方法是逐步深入的,选择哪一种直接干预的方法也要似乎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而定,并且还要考虑来访者当时的认知能力与情绪状态。在咨访关系善未稳定、来访者认知承受能力不足或者解释可能引起来访者阻抗的情况下就不宜盲目追求使用解释技术来促进来访者的领悟,否则会引起反面效果。

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

3,有来访者爱上我怎么办论心理咨询中移情的发生与处理

在描写咨询师和来访者咨询过程及关系的美剧《扪心问诊》中,来访者劳拉从第一次咨询时就爱上了自己的咨询师保罗。其实这样的桥段不仅仅在影视剧中会出现,在实际的心理咨询过程中,随着咨询的逐渐深入,来访者很容易对咨询师产生亲近之感。如果是同性,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朋友关系、亲子关系或同胞关系的情感;如果是异性,则来访者很容易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心理咨询师。 为什么我在这里用了一个词“误以为”?这是因为心理学家们认为, 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发生了移情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在心理咨询及治疗的过程中非常普遍。 那么这个移情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工作者面对这样的移情又该做如何处置呢?伟大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其所著的《移情心理学》一书中带我们一同探寻移情的真相。 一、移情是如何发生的? 移情首次被发现和提出是在弗洛伊德给一位女病人的治疗中,在一次心理治疗结束的时候,弗洛伊德的这位女病人突然感觉到一个强烈的念头,期待弗洛伊德将会给她一个亲吻。当然这位病人当时并没有提到这个念头,她很羞愧自己会有这种想法,并且整个晩上都不能入睡。在下一次的治疗中,她显得烦躁不安,联想中断,最后她把这个幻想说了出来。 弗洛伊德尽力要找出这一幻想愿望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它来源于病人许多年以前的一次经历。那时,这位病人在与一位男人谈话的时候,她有个很强烈但被她最终压抑了下去的突如其来的念头:这位男人可能要强行亲吻她。现在,这个想法重新出现,并从其现实对象,“转移”到了心理医生身上来。 这种把过去对重要人物的情感、冲动、态度、愿望、幻想等,不合时宜地移至到当前某个人物身上的现象,就是移情。 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都逃不开移情现象,而移情的根源就在于个体生命早期一些重要关系模式的重现。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生命早期最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父母给我们的养育总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憾的,因此在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之间总是会存在一些未能处理妥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慢慢发展成情结,以至于我们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会不断地去重复一些与父母间的互动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年幼时,很多父母都信奉“打即是爱”为真理。就是说孩子要是不听话,父母如果不打他不管教他,那是不爱;只有狠狠地去打他管教他,才是爱的表现。所以,在我们这一代成年后,即使学过很多育儿的理论,清楚打骂的危害,但是偶尔仍会被这样的信条所牵制,忍不住用打骂的方式管教自己的孩子。而有的人原生家庭中父母若是经常用暴力的方式进行管教,他在成年后寻找伴侣,也会倾向于找到类似的人,要么成为受虐一方,要么自己去施暴。 这一切均是生命早期各种初始人际关系的重复,而咨询过程中的移情,其实就是来访者将咨询师投射成自己的重要他人,把对重要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的结果。为什么咨询师如此容易成为被投射的对象呢?其实这与咨访关系的特殊性有很强的关系。一般来说,如开头的影视剧中那样来访者一上来就对咨询师产生移情的并不多见,绝大多数的移情都发生在咨访关系比较深入以后,由于咨询师的深度倾听、共情让来访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赖与安全,这样的感觉也许曾经只发生在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两性亲密关系中。所以来访者就很容易对咨询师产生移情,当然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 二、心理咨询师应当如何看待移情? 既然来访者很容易对咨询师产生别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必然也会对整个咨询产生影响。那么咨询师又应当如何看待这样的移情呢?荣格认为,几乎一切需要长期治疗的案例都围绕着移情现象,而治疗的成败似乎从根本上取决于移情。因此心理学无法回避移情问题,而心理咨询师也无法期望来访者不产生移情或者移情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有的心理咨询师由于无法妥善处理移情的情况,便会很恐惧移情的发生。因此,他就会尽可能地防止移情的出现,这就导致在某些情况下会削弱咨询的效果。因为前面提到,移情是来访者将早期一些重要关系和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而这些极有可能是造成来访者母亲困境的根本原因。对移情的治疗赋予了来访者难得的收回投射的机会,可以弥补他的损失,整合他的人格。如果不让它重现,那么很可能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由此可见, 移情是心理咨询及治疗的一个重要“要素” 。 但是有的咨询师又会陷入另一个极端,过分看重移情的作用,甚至刻意地去让移情发生,要求来访者必须发生移情。其实这也是不妥当的,因为移情这事就如同信任一样是无法索要的,它只有在出于自发时才富有价值。 因此,荣格认为, 面对移情的正确态度就是保持中正 ,既不防止其发生,也不刻意做些什么强制让其发生。而且一般来说轻度的移情会更有利于咨询的效果。因为移情作为咨询及治疗的其中一个要素,它代表的是个体对关系的需求。而个体如果对关系的索求过多,其实还是陷在依赖咨询师的困境里,并不能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如果个体对关系的索求少一些,那么其他的治疗要素就能开始起作用,比如咨询师的权威性、来访者自身的觉察能力、暗示、医嘱、理解、共情、鼓励等等,这样来访者就能在咨询中逐步练习独立的能力,最终成长为有力量的个体。 另外,移情在每个个案中出现的意义是不相同的,在某一个来访者本身关系比较疏离的个案中出现,可能代表有所好转。而在另一个本身依赖性很强的来访者身上出现,则代表着一种阻抗。也有可能在其他的一些个案中出现,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来说,要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去看待以及处理移情现象。 三、当移情发生时,该做如何处置? 移情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本能过程,不仅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产生移情,咨询师也会对来访者产生“反移情”,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很有风险的,但是这就是这个工作必须去承担的风险。 当来访者的移情发生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咨询师的觉察能力、专业技术,还有职业伦理。 来访者把潜意识中的一些情结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对咨询师产生移情。咨询师此时需要有深度的觉察能力,一方面能够觉察到来访者此时有一些情结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把这些无意识情结的内容让其浮现到意识层面,让来访者去看到。这里面通常会用到立即性反馈、澄清、回应等技巧。因为荣格的理论认为,一旦个体认识到了投射的主观来源,这些投射最终就能重新整合入个体之中。也就是心理学大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看见即疗愈”,很多事物,当你去看见它们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 对于来访者而言,可能那个导致各种关系问题障碍的情结并未被解决,但是当他知道了它的存在,就会比原先无意识的状态多了一份觉察。不管最终行为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来访者已经能意识到自己是可以选择的了。 当然,也有的来访者在咨询师为其浮现无意识的内容之后,依然会抗拒这种整合,表现为否认、拒绝承认、接受,他们仍然执着地将其投射在咨询师身上。其实,这时候是来访者内在的状态没有准备好要做出改变,咨询师也无法拔苗助长,因为没有一个人能代替他人成长,咨询师也是如此。这也提醒咨询师时刻保持觉察,保持“无为”的觉知,一旦咨询师做得过多,事实上却会削弱来访者的力量,不利于来访者的成长。就如同荣格在书中所说:“虽然病人倾向于要求医生付出全部的努力,但是只有在他意识到自己也要付出全部的努力时,他的要求才会奏效”。 一般如果来访者出现了阻抗,咨询师可以采用立即性的真诚反馈技术,如实地将自己的感受反馈给来访者,来访者会自行决定是否继续接受咨询,是否真的愿意踏上自我成长的荆棘之路。针对有些来访者,咨询师也可以采用转介的技术。 那么何时处理移情呢?这对每个个案来说也是不同的,有的移情在咨询中起到正向的作用,也有的产生负面的效果。让来访者将投射从咨询师身上收回来,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很多移情的处理,要在咨询过程的后期才会完成,就好像“心理怀孕”一般,只能耐心地等待其自然地开花结果。 这也引出心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咨询师的慈悲和耐心。荣格几乎倾尽一生研究无意识,他深刻意识到无意识的繁杂和巨大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人类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很局限的。咨询师需要带着慈悲和耐心,去相信来访者自身蕴含的力量,去等待那个时机,陪伴即可。

有来访者爱上我怎么办论心理咨询中移情的发生与处理

文章TAG:来访者产生阻抗和移情怎么办来访来访者产生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