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其它学科 > 对外销售机构花费的成本怎么计算,销售成本怎么算

对外销售机构花费的成本怎么计算,销售成本怎么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9 15:59:34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销售成本怎么算

销售成本=工厂成本+销售费用

销售成本怎么算

2,销售成本的计算

销售商品成本=单位商品成本×发出商品数量

销售成本的计算

3,销售成本如何计算

 销售成本=买入价+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费用(销售发生的费用不作为成本核算)

销售成本如何计算

4,销售成本怎么算

就是你销售出去的实际单位成本*销售的数量。比如你公司本期销售出去100件产品,库存商品每件成本50元,那么本期的销售成本为100*50=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0 贷:库存商品5000

5,销售成本怎么核算出来

销售成本=营业费用+促销费用+广告费用+文宣费用+销售税金 营业费用含运作费用、业务费用、人员工资等 促销费用又名通路费用,含渠道费用、各类促销活动等 广告费用指各类广告,包括电视、平面、线上、线下 文宣费用指POP、产品说明、DM、手册等制作费用 销售税金指实现销售的各类增值税、营业税。

6,销售成本的核算

销售成本结转流程:直接材料、直接工费(工资) ——生产成本 (完工后)—库存商品(售出后)—主营业务成本 制造费用(分摊至)——生产成本相关分录及计算办法:1、材料领用(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或个别计价)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2、计提工资借:生产成本 (工人)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及辅助工人)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4、分摊制造费用 (按生产工人工时或按机器工时或材料消耗数量或产品产量)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5、结转完工产品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6、结转售出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 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 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7,如何计算销售成本

觉得一句两句说不明白,就给你一份资料自己看看:印刷行业成本核算 1、印刷行业由于批次多,种类各不相同。故应当采用分批法核算成本。 2、成本核算中最好采用定额法,每个成品找生产线上的人算出定额,然后根据定额分摊。 3、月末在在成品与产成本间按照定额工时分摊。 根据《印刷、复制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具体核算如下: 1.印刷具有连续、多品种生产和分阶段结算产品的特点,要求印刷产品成本核算采用分类与分批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按产品类别、定单、批量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分批核算成本的基础上,也可按“本”、“件”、“张”计算成本。 2.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按实际发生数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等方法核算的,应在规定的成本核算期内调整为实际成本。 3.为正确计算印刷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应按各个生产车间(包括独立工段、独立小组,下同)在生产过程中所担负的任务,划分为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 (1)基本生产,是指为完成各类印刷产品加工任务而直接进行的生产,例如电脑制版、胶印印刷、装订等基本生产车间,分别核算各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2)辅助生产,是指为本企业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生产,单独核算企业内部为印刷产品生产提供劳务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4.为便于按加工步骤计算分类产品的分段成本和总成本,对具有几个生产工段多生产步骤的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还可按各工段在生产中担负的任务划分为基本工段和辅助工段。 (1)基本工段,是指直接为各类印刷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并能按产品的批别分别统计工时消耗且工时所占比重较大的主要生产工段,如制版车间的电脑排版、电分,或CTP 直接制版等工段,印刷车间的轮转胶印、平印、零件印刷、上光、贴塑、过油等工段,装订车间的骑马订、平装、精装、联动机等工段。 (2)辅助工段,是指为基本工段提供劳务或对基本工段的产品进行检验的附属工段或工序,如制版车间的整版、磨版等工段或工序,印刷车间的晒版、调墨、成品检查、文字检查等工段或工序,装订车间的烊胶、毛(光)本检查、磨刀等工段或工序。 5.为统一印刷产品的计量单位,企业计算分类产品单位成本时, 应采用实物产量,个别不便统计产量的特殊产品可用百元产值;计算分批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机种单位成本时,应采用实物产量。 6.印刷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应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虽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如制版用的软片和各种药水,印刷用的油墨、橡皮布、PS版,装订用的热熔胶、线、布,压膜用的塑料薄膜、胶水等。 (2)印刷用纸,是指为委印单位代垫纸张进行产品加工时,该产品实际耗用的纸张成本。 (3)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气和动力费用。 (4)工资及福利费,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属于工资性质的补贴和职工福利费。 (5)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报废损失,包括纸张超伸放、产品缺交与补版和重制重印的损失。 (6)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车间为加工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7)委托外加工,是指委托外加工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7.企业进行印刷产品加工生产,应按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用途,分别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及相应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明细账予以归集。 (1)基本生产明细账,应按各个基本生产车间及其所属各个基本工段和各分类产品别设置,分别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登记。 对基本生产车间所属各辅助工段的生产费用,可以合并设置一个账户予以归集;辅助工段只设置工资及福利费一个成本项目,其他各项生产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 (2)辅助生产明细账,应按各个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及为受益部门提供的劳务或产品别由厂部统一设置,分别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登记。 (3)制造费用明细账,应按各个基本生产车间及所属工段分别设置,并按制造费用细目进行归集。 8.原材料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1)企业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应按车间、部门、工段和用途别归集的“材料耗用汇总表”,据以登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产品,且耗用同一种原材料,应尽可能分别统计各类产品的实耗数,并按实耗数计入产品成本; 如不能划分而又必须分配的,可按实物产量、工时比例或产值比例进行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 9.人工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1)基本生产车间的工资及福利费,应按车间、部门的“工资汇总表”,据以登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和“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的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产品,各类产品的人工成本,可按该工段的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乘各类产品的实耗工时数(或实物产量)计算后求得。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工段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 = 工资及福利费总额 ÷ 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总数 (3)基本生产车间的几个基本工段共同完成的同一类产品,其人工成本应按各工段的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乘各工段实耗工时数(或实物产量),分段计算各个工段成本,经加总后计入该类产品成本。 (4)基本生产车间辅助工段的工资及福利费,按各受益工段的受益程度采取定额法比例分配。 辅助工段发生对外供应劳务收入,不得直接冲减基本生产成本;对外供应劳务应负担的工资和福利费,可以根据实耗工时及工时工资率或定额成本进行分配。
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贷:营业税金及附加贷:销售费用贷:管理费用贷:财务费用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
一、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2、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销售成本;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二、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2、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3、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4、移动加权平均法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5、后进先出法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6、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文章TAG:对外销售机构花费的成本怎么计算对外销售销售机构

最近更新